热天中文网

第四 革命样板戏(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最主要的特征,是文化生产与政治权力机构的关系。

在30年代初的苏区和40年代的延安等根据地,文艺就开始被作为政治权力机构实施社会变革、建立新的意义体系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建立相应的组织、制约文艺生产的方式和措施。

政治权力机构与文艺生产的这种关系,在“样板戏”

时期,表现得更为直接和严密。

作家、艺术家那种个性化的意义生产者的角色认定和自我想象,被破坏、击碎,文艺生产完全地纳入政治体制之中。

文化人在创作中的重要地位,对民间文艺形式的借重,以及从“宣传效果”

上考虑的对传奇性、观赏性的追求,都使文艺革命激进派的“纯洁性”

的企求难以彻底实现。

正统叙述之外的话语系统的存在这一事实,“既暗示了另类生活方式”

,也承续了激进派所要否定的文化传统,而使某些“革命样板戏”

在构成上具有“含混暧昧”

的特征。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198~199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样板戏”

为了适应表现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和社会主义时期生活,在艺术上主要进行了如下改革:

第一,写实与虚拟相结合。

传统的京剧是虚拟艺术。

舞台上没有布景,道具极其简单,空间环境和时间流转全靠演员用虚拟动作表现。

人物装扮类型化,生旦净末丑有相对固定的行头和程式化动作。

京剧“样板戏”

吸收了话剧的写实手法,布景拟实、道具丰富、时空状态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同时打破传统程式,按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和环境的需求化妆打扮,设计唱段、道白、动作。

这就形成了整体的写实风格,在此基础上,在某些重要场面,发挥传统京剧的虚拟特长,达到写实与虚拟结合的艺术效果。

第二,打破主演体制,调动各种力量为剧情和塑造人物服务。

传统京剧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众多流派,所谓四大须生、四大名旦都是著名流派的代表人物。

整个戏班围着主演转,为表现主演服务,有如众星拱月一般。

听戏的人就是冲着主演来的。

“样板戏”

打破了这种台上台下围着主演转的体制,无论什么流派的演员,无论其地位的高低,都要服从剧本的需要,按规定的人物的性格去演、去唱。

剧本成了核心,人物塑造成了核心。

这样的演出也改变了观众的欣赏习惯,既看戏,又看“角儿”

;看“角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农门娇妻:家养暖夫致富记怪物乐园开局逃荒:拿休书在古代种田养崽厂督有喜之萌宝赖上门掌珠令起源之科技帝国京城第一神捕,你管这叫狗腿子?催妆我成了山海界灵从大周开始穿越成为皇帝:我称霸天下!退休大佬在豪门兴风作浪逆转重生1990穿越成弥勒怎么办名门盛宠:误惹钻石Boss圣龙图腾左道江湖我在末世开商店格兰自然科学院被迫饲养疯批奶狗后,我真香了皇后是只小猫咪我哥是动物之主[快穿]侯门风华:拜见极品恶婆婆穿成年代文男主前妻末世重生之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