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天中文网

第四 学者散文(第5页)

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黄伟林:《亦史亦诗亦哲亦痴——张中行记人散文论》,载《文艺研究》,1998(3)。

泛读作品

余秋雨:《山居笔记》

张中行:《负暄琐话》

金克木:《文化问题断想》

评论文献索引

李书磊.余秋雨评点.三联生活周刊,1995(2).

朱大可.抹着文化口红游**文坛.朱大可等.十作家批判书.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余杰.余秋雨,你为何不忏悔.文学报,2000-03-02.

余秋雨.余秋雨的一封公开信——答余杰先生.文学报,2000-03-02.

徐林正.文化突围——世纪末之争的余秋雨.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

栾梅健.余秋雨评传.台北:台北读册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1.

李吟咏.学者散文的命脉.当代作家评论,1995(2).

胡晓明.知识、学养与文化意识.文艺理论研究,1996(1).

吴俊.斯人尚在文统未绝——关于九十年代的学者散文.当代作家评论,1998(2).

李润新.碧波千倾澄如练——简论季羡林散文的语言艺术.文艺理论与批评,1994(3).

董大中.读张中行先生随笔管见.文学自由谈,1996(1).

拓展练习

1.季羡林先生曾经这样精辟地评说中国古代的散文:“中国散文最突出的特点是同优秀的抒情诗一样,讲究含蓄,讲究含蓄蕴藉,讲究意境,讲究神韵,言有尽而意无穷,也可以用羚羊挂角作比喻。

借用印度古代理论家的话来说就是:没有说出来的比已经说出来的更为重要,更耐人寻味。”

其实,这段话也可以用来概括季先生的散文特点,请选择几篇散文,分析他是如何达到上述艺术效果的。

2.在90年代的文化语境中,“余秋雨现象”

无疑是一道十分亮丽的风景线。

关于“余秋雨现象”

的文化意义,关于余秋雨的文化身份与价值定位,尤其对余秋雨的“誉”

与“毁”

,一度充斥媒体,随处可见。

请查阅相关评论,组织一次讨论。

3.余秋雨的散文诚如评论摘要1至4中所言被赋予了重要的文学史地位,但对其散文本身的批评也屡屡不绝,尤其是被朱国华概括为“故事+诗性语言+文化感叹”

这样的流水生产线,[28]请以《文化苦旅》中的具体文本为例,分析这样的归纳是否有道理,并谈谈余秋雨的散文对自己的影响。

4.张中行散文以“负暄体”

而名闻天下,但是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不仅仅是这种自然、随意的“闲话”

风格,而更为主要的是散文背后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给人的启悟。

请分析《晨光》这篇散文,谈谈哲理意蕴是如何表现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农门娇妻:家养暖夫致富记怪物乐园开局逃荒:拿休书在古代种田养崽厂督有喜之萌宝赖上门掌珠令起源之科技帝国京城第一神捕,你管这叫狗腿子?催妆我成了山海界灵从大周开始穿越成为皇帝:我称霸天下!退休大佬在豪门兴风作浪逆转重生1990穿越成弥勒怎么办名门盛宠:误惹钻石Boss圣龙图腾左道江湖我在末世开商店格兰自然科学院被迫饲养疯批奶狗后,我真香了皇后是只小猫咪我哥是动物之主[快穿]侯门风华:拜见极品恶婆婆穿成年代文男主前妻末世重生之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