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第二节戴望舒卞之琳
banner"
>
内容提要
戴望舒被称为现代派诗人群的领袖。
著有诗集《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
他因创作《雨巷》一诗而闻名,叶圣陶称他“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
《雨巷》虽使戴望舒获得了“雨巷诗人”
的称号,但标志着其创作风格走向成熟的却是《我的记忆》。
从《雨巷》到《我的记忆》的转变概括起来有二:一是“字句的节奏已经完全被情绪的节奏所替代”
。
诗人放弃了对音乐旋律美的追求,开始了完全散文化的自由诗写作;二是从在外部世界寻找“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的意境,转向对自身灵魂的审视和内在自我的分析。
与戴望舒有着相同的艺术方向,在东、西方诗学的融合中探索自己的艺术方法,并形成独特风格的还有卞之琳。
他这一时期的诗集除《数行集》外,还有《音尘集》《鱼目集》等。
卞之琳的诗给读者的是强烈的“陌生化”
效果,他的诗超越了以往的接受视野。
他的诗有两个重要转变:一是表现对象。
“爱情”
“青春”
“思念”
“感伤”
“忧郁”
“孤独”
等,在卞之琳的诗里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空间感”
“时间感”
“瞬间与永恒”
“相对论”
等等。
二是抒情主体退出,追求诗的“非个人化”
。
诗不再作为个人情感的表达和个人经验的描写,诗中的形象也不再是个人情感的载体,而应而是客观的存在物,实现诗意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教学建议
1.阅读戴望舒《雨巷》和卞之琳《断章》,写两篇赏析的短文。
2.对拓展练习第3题的理解与讨论。
3.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对西方和古代的纯诗理论作了系统深入的引入。
曹葆华、梁宗岱、戴望舒介绍了西方纯诗之理论沿革、纯诗的基本内涵、纯诗理论内涵之区别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