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和“社会”
相对立,导致绝对化、抽象化和唯一化;二是“以闲适为格调”
,这是审美追求,这种追求用“格调”
来指称,说明它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是“以自我为中心”
创造出来的一种审美方式和理想形式。
两个含义,目的只有一个:以此调整处理散文和社会的关系,把散文和社会分离,或把自我凌驾于社会之上。
这种分离和凌驾,可借用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佛洛姆在他的论著《逃避自由》中创造的一句俗语、即“个人化”
来形容。
佛洛姆在这本论著中阐述道:人类一旦来到人世间就和大自然及社会有着密切的原始关系,是世界的一部分。
当人们开始“日渐脱离原始关系的‘脱颖’过程——我们称此过程为‘个人化’”
。
“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
正是要使散文日渐脱离社会,实现其“个人化”
的目的。
范培松:《中国散文批评史》,70页,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2.幽默作为林语堂小品文理论重要美学范畴的概念,它与闲适、性灵是密切关联,相辅相成。
思想真自由,文章必放异彩,放异彩,又岂能无幽默乎?所以林语堂说:“提倡幽默,必先提倡解脱性灵,盖欲由性灵之解脱,由道理之参透,而求得幽默也。”
同样的道理,闲适不仅仅是小品文的一种笔调,按照林语堂的逻辑,闲适的笔调不能不来自一种闲适的心境,而这种心境在纷扰的尘世间又必然与幽默的人生观联系在一起。
因此,“凡写此种幽默小品的人,于清淡之笔调之外,必先有独特之见解及人生之观察。
因为幽默只是一种态度,一种人生观,在写惯幽默文的人,只成了一种格调,无论何种题目,有相当的心境,都可以落笔成趣了”
。
这样,林语堂主张的小品文创作,既要没有道气味,也要没有小丑气味,而必须是“庄谐并出,自自然然畅谈社会与人生”
。
这样的文章可以用来增添轻松雅谑的气氛,化解文气的板滞,还可以借以改变方正古板的民族心理结构。
总之,只有“相当的人生观,参透道理,说话近情的人,才会写出幽默作品”
。
黄科安:《林语堂对现代小品文理论的建设与探索》,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2)。
3.林语堂的重要散文理论论文《记性灵》《论文》《论小品文笔调》《小品文之遗绪》等,都在此时刊行,他关于现代性范式的归结性表述:“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
,也是此时做出的。
它针对“今日不新不旧不东不西不近人情的虚伪社会所发生的虚伪文学现象”
而言,包含了人生观和散文文学观两方面;所谓现代人生观即“观察的,体会的,怀疑的,同情的,很少冷猪肉气味,去载道派甚远”
。
现代的意味落在眷注人生、思想独立两方面,他说具有了“近人情”
的现代人生观才成其为现代人,它以“排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