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第二节曹禺
banner"
>
内容提要
曹禺一生的戏剧创作,大体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从1933年至1937年。
他接连创作了著名的剧作《雷雨》《日出》《原野》,呈现出创作上的黄金时代。
这三部剧作被称为曹禺“三部曲”
,它们从家庭、都市、农村三个视角透视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黑暗、愚昧与落后,表现作者对光明的憧憬和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第二个时期是整个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尤以《北京人》的创作最为称道,作者继续深掘他所熟悉的大家庭生活,含着微笑,将封建家庭乃至封建制度送进了坟墓。
新中国成立后,曹禺进入创作的第三个时期。
创作剧本《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
曹禺一生创作的话剧数量并不多,但却很有分量,在中国乃至世界戏剧史上留下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曹禺是现代话剧真正意义上的奠基人,是现代话剧艺术的一座高峰。
曹禺的戏剧对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第一,他的戏剧深刻集中地表现了反封建与个性解放的“人”
的主题,这是“五四”
主题的发展,他出色地描写了封建没落家庭及其众多人生,有力地冲击了封建主义与黑暗社会。
第二,发展了我国的悲剧艺术,进一步开拓了悲剧文学的表现领域与精神刻画的深度,为悲剧艺术提供了典范。
第三,曹禺戏剧的高度艺术成就对我国现代话剧文学样式的成熟起了决定性作用,奠定了“五四”
以来这一新生艺术样式在我国现代文学中的地位。
教学建议
1.拓宽思路,尝试对经典性作品的多角度阐释。
(可参阅王卫平的《曹禺三大名剧的接受历程与当代价值》文章从接受学视角,概述了曹禺的三大名剧的接受历程,认为在近70年的接受历程中,对曹禺这三大名剧走过了一条从误解、曲解到理解的接受道路,并从创作者、接受者、接受环境等方面探索了原因所在)
2.曹禺《雷雨》《日出》《原野》三部剧作创作了一批具有象征意蕴的幕后人物形象(《雷雨》中的“雷雨”
、《日出》中的金八、《原野》中的焦阎王)。
幕后人物与场上人物明暗交织,在激化戏剧冲突、推动剧情发展以及深化戏剧主题方面起着独特的美学作用。
要对此有足够的重视。
3.比较曹禺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戏剧创作,我们发现除了创作心态不一样,创作方法不一样之外,更突出的是创作效果不一样。
不少人都曾指出,作为一位卓有才华的戏剧大师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四十多年中仅仅创作了三部剧作,不仅数量太少,而且艺术质量也没法达到,更谈不上超越新中国成立前的水平。
原因何在?(有评论者指出:存在知识分子定位问题;存在创作自由问题)
4.本节要求阅读的作品量比较大,深入探讨剧作所具有的丰富的多层次的戏剧内涵,每一部剧作在现实人生与人性开掘及戏剧形式上新的试验和创造,真正体会曹禺是现代话剧真正意义上的奠基人,是现代话剧艺术的一座高峰。
精读作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