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状态。
新文学的传统在90年代表现出新的活力,在启蒙文化受到质疑的时代里,一种新的因素却成了当代文学的参照。
90年代的文学仿佛是一个碎片中的世界,作家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写作:有的继续坚持传统的精英立场,有的干脆表示要去认同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大众消费文化,有的在思考如何从民间的立场上重新发扬知识分子对社会的责任,或者还有人转向极端化的个人世界,勾画出形色各异的私人生活……无论这种“无名”
状态初看上去多么陌生,多么混乱,但它毕竟使文学摆脱了时代“共名”
的制约,在社会文化空间中发出了独立存在的声音。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8~13页,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泛读作品
许志英、丁帆主编:《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
评论文献索引
季红真.文明与愚昧的冲突——论新时期小说的基本主题.中国社会科学,1985(3).
刘再复.近十年的中国文学精神和文学道路.人民文学,1988(1).
王干.近期小说的后现代主义倾向.北京文学,1989(6).
张颐武.新时期小说与“现代性”
.文学评论,1995(4).
曹文轩.**与叙事——新时期文学心态寻踪.文学评论,1997(1).
陶东风.“主体性”
.南方文坛,1999(2).
姜智芹.新时期小说研究的“他者”
视角.文史哲,2002(6).
樊星.论新生代作家的狂放心态.文学评论,2005(3).
鲁枢元.论新时期文学的“向内转”
.文艺报,1986-10-18.
林焕平.略论“向内转”
文学.文艺报,1987-12-26.
吴秉杰.面对发展了的审美形态.文艺报,1987-10-17.
陶东风.八十年代中国美学文艺学主流话语反思.文艺报,1998-06-04.
白亮.“向内转”
与八十年代文学的知识谱系——对新时期文学“向内转”
的再认识.当代文坛,2008(3).
拓展练习
1.“向内转”
是对中国当代“新时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