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第三节从“改革小说”
到“主旋律小说”
banner"
>
内容提要
当“伤痕文学”
“反思文学”
方兴未艾之时,面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问题现实矛盾,近距离直接关注现实变革与社会问题的小说创作潮流日渐形成,其时将其简化称之为“改革小说”
,主要代表作有: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小说”
、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环》、谌容的《人到中年》、张洁的《沉重的翅膀》、柯云路的《新星》、李国文的《花园街五号》、苏叔阳的《故土》、张贤亮的《男人的风格》、何士光的《乡场上》等。
“改革小说”
更多地继承了工农兵文学的创作路向,这主要体现在:第一,从社会政治的视角,紧紧跟踪社会现实,并以新的社会矛盾作为自己作品的构成主体。
第二,将政治经济的进步与个体生命的解放画了等号,将对政治历史的宏大叙事与对个体生命的个体叙事画了等号。
第三,再次将人作为社会力量的符码,并以此设置人物关系,塑造人物形象。
第四,对历史进步、道德至上神话的信奉,并因此使作品充满了理想化、浪漫化色彩。
在“改革小说”
的**过去之后,出现了一批能够深入揭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新的社会现实矛盾的复杂性并对其中的人物命运给以成功刻画的小说,如贾平凹的《腊月正月》《浮躁》、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人生》、张炜的《古船》、王润滋的《鲁班的子孙》等。
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面对新的社会格局,出现了“主旋律小说”
,其代表作有:张平的《抉择》以及陆天明的《苍天在上》、周梅森的《人间正道》、柳建伟的《突出重围》、张宏森的《车间主任》等等。
“主旋律小说”
基本上延续了“改革小说”
的创作范式,是原有社会的价值体系情感期待在新的社会格局中的文学话语体现。
教学建议
1.以《乔厂长上任记》为例,分析改革小说的特点与局限。
2.分析陈奂生和李顺大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心理特征。
说明高晓声笔下中国农民性格的典型性与意义,体会高晓声的写作风格。
3.比较《人生》的主人公高加林与《浮躁》中的金狗,结合相关评论摘要,谈谈在20世纪80年代“城乡交叉地带”
青年的选择困惑,这两部小说成功的艺术魅力来自何处?
4.以拓展练习1为主题,进行课堂讨论。
5.结合相关评论摘要,查阅拓展练习3中的论文,谈谈你对《古船》的评价。
精读作品
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
高晓声:《陈奂生上城》《李顺大造屋》
张炜:《古船》
路遥:《人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