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6]鲁枢元:《向内转》,载《南方文坛》,1999(3)。
[7]王彬彬:《被遮蔽的与被误解的》,载《小说评论》,2004(4)。
[8]张洁:《论〈伤痕〉》,载《文艺争鸣》,2007(6)。
[9]康长福:《论知青文学的英雄主义精神》,载《齐鲁学刊》,2000(6)。
[10]贺仲明:《“归去来”
的困惑与彷徨》,载《文学评论》,1999(6)。
[11]许志英、丁帆主编:《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上卷,231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12]周凡恺:《“人民作家”
并不丢人》,载《北京文学》,2001(3)。
[13]参见贺仲明:《否定中的溃退与背离:八十年代精神之一种嬗变——以张炜为例》,载《文艺争鸣》,2000(3);陶东风:《道德理想主义与转型期中国文化》,《原道》,第三辑;刘圣红、黄崴:《挽歌与乡愁——试论张炜的道德理想》,载《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3)。
[14]贾平凹:《四月二十七日寄友人书》,载《上海文学》,1985(11)。
[15]刘晓波:《危机!
新时期文学面临危机》,载《深圳青年报》,1986-01-03。
[16]张卫中:《新时期小说的流变与中国传统文化》,133页,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
[17]傅书华:《近期新历史小说研究述评》,载《理论与创作》,2002(5)。
[18]徐坤:《现代性与女性审美意识的转变》,见陈晓明主编:《现代性与中国当代文学转型》,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
[19]戴锦华:《世纪的终结——重读张洁》,载《文艺争鸣》,1994(4)。
[20]《王朔自由》,载《文艺争鸣》,1993(1)。
[21]孟繁华:《众神狂欢——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化现象》,144页,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
[22]沈奇:《飞行的高度——论于坚从〈0档案〉到〈飞行〉的诗学价值》,载《当代作家评论》,1999(2)。
[23]《巴金〈随想录〉五集全部完稿》,载《文艺报》,1986-09-06。
[24]徐友渔:《忏悔是绝对必要的》,载《南方周末》,2000-06-02。
[25]林贤治:《不应该神话巴金》,载《南方都市报》,2003-11-25。
[26]钟文:《“忏悔”
与“辩解”
,兼论反思历史的方式——以巴金〈随想录为例〉》,载《文艺争鸣》,2008(4)。
[27]胡柏一:《报告文学的底层意识与作家的文学自觉》,载《文艺争鸣》,2004(5)。
[28]朱国华:《别一种媚俗》,载《当代作家评论》,1995(2)。
[29]刘思谦等:《女性生命潮汐——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女性散文研究》,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30]魏明伦:《我做着非常“荒诞”
的梦——〈潘金莲〉遐想录》,载《戏剧界》,1986(2)。
[31]陶骏、陈亮:《我们的解法——〈魔方〉编导原则的几点诠释》,载《上海戏剧》,1985(4)。
[32]田本相:《中国话剧需要真正的创新精神》,载《深圳商报》,2007-04-05。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