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天中文网

第二 曹禺(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第二节曹禺

banner"

>

曹禺(1910—1996)是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作家。

随着他的《雷雨》《日出》《北京人》等作品的连续问世,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创作走入成熟状态。

对东西方戏剧文学精深的领悟,对戏剧表演与导演实践的参与,对社会细致的观察,对人的深入理解,都使曹禺足具条件将话剧文学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其剧本技巧上的成熟,写人的深度亦有效地锻炼了话剧表演与导演艺术。

因此,曹禺的创作对中国话剧走向全面成熟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曹禺的经典作品几乎全是悲剧,除了遭遇之苦——失业、贫穷、老病、系狱、失去亲人或爱人等,更有精神之苦——孤独、追悔、冷漠、隔阂、幻灭、仇愤、恐惧等。

曹禺总能通过遭遇之苦揭示精神之苦,而且在这条道路上,比一般的剧作者走得更远、更深,以至于能够超越某一个体特殊的境遇,抵达人类共通的境遇。

周冲的痛苦代表着青春期共有的理想幻灭;仇虎的复仇过程折射出向外扩张到向内敛抑的典型心路历程;曾文清的出走又返回成为生命力匮乏的经典范例。

经由个体境遇的特殊性到达人类精神的一般性,因此,曹禺的戏剧表现他所处的时代中人的具体生活形式,但却能够超越时代、地域,获得广泛的精神认同。

曹禺的前期戏剧往往通过家庭或相类于家庭的格局展现人性、文化、社会秩序等各种原因带来的苦痛人生,家庭限定了人活动的范围,然而并不限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复杂性。

正是在封闭的空间内,人的行为更多地为个体的情感、性格、思想所推动,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反映着意志、欲念之间的冲突与较量。

曹禺继承五四以来以“人”

为中心的文学理念,在其前期戏剧中持之以恒地向人的内心掘进。

欲念与欲念的冲撞、欲念与陈规的搏斗、人心内部的自我格斗等,使他笔下的人物关系呈现内向的纠结。

这种纠结的往复,既成就戏剧的紧张度,也成就人性的深度与迷人之处。

戏剧家于剧场效果的考虑,往往在悲剧中融入喜剧的成分。

李渔在《闲情偶记》中将“剂冷热”

作为戏剧创作的重要原则提出。

《雷雨》作为曹禺的第一部戏几乎是纯悲剧,但剧中的鲁贵以其混世的无赖相创造出剧场的喜感;而到了《日出》《原野》,悲剧情境中时常穿插喜剧性的段落,《日出》中顾八奶奶的卖弄做作,张乔治的洋腔洋调,潘月亭与李石清在得势失势之间其高低姿态迅速脱换;《原野》中的常五“试探不成反被试探”

,白傻子“作证不成反被收买”

,等等,这些喜剧人物与喜剧段落,既是戏剧主题与情节链环不可缺少的部分,同时也是剧作家为调动剧场气氛的策略性安排。

在以上剧作中,“笑”

基本上由特定类型的人所引发,并不足以改变悲剧的本体属性。

《北京人》在剧作家的定位中,已然是一出喜剧。

虽然该剧展示的仍是苦涩的家庭经验,但在愫方和瑞贞的“走”

中,能够看到剧作家对“旧”

的毁灭、“新”

的重生的欢欣之感,其身姿在结局时发生了逆转,是迎向于新,而非踟蹰于旧。

如果说,这种身姿在《日出》《原野》中已经呈现端倪,此时则落实于“行动”

因此,从纯悲剧到在悲剧中加入喜剧性段落再到喜剧,也可观照出曹禺的心灵变化曲线。

相较之前的剧作家如欧阳予倩、郭沫若、田汉、洪深等,曹禺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独特贡献,在于第一次使戏剧中人物的语言个性、行事逻辑、心理发展轨迹具有了深广的现实性。

在他之前的剧作家们笔下的人物在性格化、生活化、典型性上,均不及曹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重生八零前程似锦不会真有人觉得修仙难吧渣爹的逆袭人生邪王独宠废柴妃杀怪百分百爆率,你跟我比幸运?我,君麻吕,要长生!网游之盖世大魔王我真的不想谈恋爱火枪未能击穿裤袜从寒门开始崛起大秦从献仙药开始文娱从自媒体开始我靠脸在无限流世界装小可怜二次元强化大师末世女主难当封妖的灯火投胎了不让江山LOL之战神崛起重生支配者一剑倾国农家恶毒后娘她超凶奋斗在修真界我已不做大佬好多年年代文炮灰女配养崽崽我的外挂果然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