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都是在一个特定区域、特定社会中成长起来,密切地与文化、时代和地域相联系。
如没有竹的地方,不可能出现“竹生人”
神话;而“狼生人”
神话,也不可能出现在没有狼的地区。
虽然,神话生态伦理意象是对人与自然原初秩序的阐释与表达,但这种阐释与表达又是含糊、混沌、不精确,甚至是粗糙的,和现代生态伦理思想有着本质的不同。
现代生态伦理思想是建立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理性的分析、科学的论证、逻辑的推理之上,呈现出系统、科学、完备的理论体系和逻辑框架,并且可以用一整套明晰的概念体系和学术语言进行表达。
而神话生态伦理意象是原始先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最初认识,由于当时先民能力水平与思维方式还处于一种“混沌未开”
的状态之下,这种认识只有粗糙的内容,没有意义的推理;只有朦胧的暗示,没有清晰的思维程序;只有感性的认识,没有理性的科学推理,因此,神话生态伦理意象呈现出含糊、混沌、粗糙和不系统等特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主体与客体一体。
神话时代,“原始人在理解他本身和围绕着他的自然界时所陷入的主要错误或疏失是,他们没有把自己同自然界分开,而把他自己与自然的现象和力量合为一体。
因此,当看到一些现象的时候,他误认为自己也有唤起或创造这些现象的可能;另一方面,他又把仅为人所具有的能力与可能广泛地归属于自然力以及我们称之为无生气的自然界的物体。
这就是说,它把本身具有的生命力加到了自然身上。”
[8]因此,在此思维之下的神话生态伦理意象之中,自然而然地把人当成自然的一部分,又把自然当作人一样具有感情、意志、魂魄的人化的自然,形成了主客体一体化、天人交感的象征。
因为没有了主客体的篱笆,人便可以和自然万物浑然相生,人从自然中来,也最终将化生到自然中去;自然的一切(花、木、草、禽、兽,风、雨、雷、电)都可以和人神**,孕育出新的生命,甚至做一个梦,也都可以是新生命的开始。
神话生态伦理意象的这种主客体一体化特征,不仅体现在人与自然之间物质与生命的互流,也表现在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的交流与交融。
神话生态伦理意象中,不仅人有七情六欲,有意志、有魂魄,自然也有。
因此,雷公会发怒、小草会跳舞,人可以和自然对话、交流,自然哭,人亦哭;自然笑,人亦笑。
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可以相互感受,相互影响。
在这一点上,原始先民和心智未成熟的儿童十分相似。
在儿童眼里,他们可以没有任何障碍地和白云、蓝天,甚至布娃娃交流与对话。
由是观之,神话生态伦理意象是原始先民用象征、想象、类比等形式对他们所理解的人与自然的原初秩序的一种感性与建构。
在此,我们所看到的,或者所感受到的主客体同一、物我同一的观念,本质上是一种“有机”
“生态”
的自然观,只是当时处于“混沌”
“蒙昧”
的状态之下,这种观念显得比较的粗糙和原始,它是在当时的生产力和认识能力条件下,原始先民整体把握人与自然关系最早的文化符号。
2.虚象与实象相生。
神话生态伦理意象,既包括客观的摹写,又有主观的想象与幻化,亦实亦虚,虚实相生,是实象与虚象的结合。
原始先民“以意表象”
的过程中,将浓厚的想象和强烈的个人情感投射到客观之物上,因此,神话生态伦理意象显示出虚构的特征和人为的属性。
但是,神话生态伦理意象又不完全是虚幻的,而是真实与虚幻、物象与心象的合一。
这是因为,原始先民的生活,并不时时都是神秘的幻想,也非处处都是主客体的一体化,在代代相传的生活经验的积累过程中,他们也能感觉到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内在逻辑,日出之后是日落,打雷之后会下雨等,这些都是真实的,是实象。
但是“在意象中,原始人类不仅积累着对外物的认知,而且储存着对外物的种种体验和解释。
意象的逐步增加同认知和表达的画面性相结合,便形成为意象图式。
意象图式的逐渐展开为原始人类首次构造了一个愈益增大的观念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的扩展中,不仅摄入了愈来愈多愈来愈明晰的物的内容,而且也滋生了愈益丰厚的意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