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第一节混沌:宇宙的原点与初始状态
banner"
>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像,何以识之?……”
屈原在《天问》的开篇就对宇宙起源与最初状态提出了一系列的疑问。
因为,无论是自然的存在,还是人类的生存,必须通过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表述出来,有了宇宙时空,才可能拥有天地万物。
《庄子·内篇·应帝王》有这样的记载:“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倏与忽遇于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
倏与忽谋报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
说的是,南海之帝倏与北海之帝忽为报答天帝混沌的殷勤款待,而为混沌凿窍,一日开一窍,七日凿开七窍,混沌死了,但整个宇宙、世界却为之诞生了。
这里,庄子是用寓言的形式讲述了宇宙的最初面貌与世界的开辟。
倏与忽,代表着迅疾而逝的时间,而无眼、耳、鼻、口的混沌,则代表着宇宙开辟前的暗晦状态,具有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闻不着完全超越感官范围的无形无象的抽象特征。
当混沌开七窍,可感、可闻、可视、可听之时,千变万化、缤纷多彩的世界诞生了。
在这里,多彩与有差别的世界来自于整体而无感、闻、视、听的暗晦状态,无是有的前提,整体蕴藏个性与差别。
中国神话中混沌还是天神的名字。
《山海经·西经三次》记载,西方的天山上,有一只神鸟,形状如黄布口袋,色如丹火,六足四翅,无眼耳口鼻,善歌舞,名为帝江,说的也就是天帝混沌了。
[1]这里的天神混沌,既然无眼耳口鼻,也就无法感知缤纷的世界与万物的个性存在,也就是说,混沌的世界无象、无名、无声、无味,亦无善恶、无造作、无计度,高度抽象、无任何规定性的存在就是宇宙的原点。
和“混沌”
神话一样,老子的“道”
也蕴含了对宇宙原点与初始状态的认识。
《道德经》一书中虽然没有“混”
和“沌”
相连的一词,但有对宇宙原点即“混沌”
的状态的描写。
如第十五章中:“敦(沌)兮其若朴,混兮其若浊”
;第二十一章中:“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
其中有信”
;第二十五章中:“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第四十章中:“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等。
可见,在老子看来,“道”
与“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