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他还开始学傣语,想为当地留守儿童建一个本土化的倾诉档案库。”
小舟怔了一下。
“信里有一句话……”
任艺掏出手机,念道,“‘我曾以为理性高于情感,后来才发现,真正支撑人活下去的,往往是那些不合逻辑的牵挂。
’”
小舟望向远方,良久才说:“给他回个消息吧。
告诉他,如果需要技术支持,随时可以接入‘共响网络’。
不用签保密协议,也不用汇报用途??只要他还在听,就算加入我们了。”
当天下午,小舟独自驱车前往昌平郊区的一处康复中心。
这里收治着两名“历史清源计划”
中最严重的幸存者:一位因长期接受强制情感重塑而丧失语言能力的老教师,另一位则是十五岁就被植入“幸福记忆”
的少女,至今无法分辨真实与虚构。
他推开病房门时,那位老教师正坐在窗边,目光呆滞地望着庭院里的樱花树。
护工说,他已经三年没说过一句话。
小舟没有靠近,只是轻轻放下一台MZ-007,调至最低音量,播放一段录音??那是沈培年轻时在课堂上讲解《诗经》的声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这不是伤春悲秋,是一个人终于敢承认:离开很难,想念很痛,但我活下来了。”
老人的手指微微颤动。
小舟静静坐着,一坐就是两个小时。
期间,他什么也没问,什么也没做,只是陪着那台机器一遍遍重播那段声音。
临走前,他在床头留下一张纸条:
>“您不必回应。
我只是想让您知道,有人还记得您也曾是个会流泪的老师。”
三天后,护士打电话来说,老人第一次主动伸手碰了那台设备。
他把耳朵贴上去,听了整整一夜。
而那位少女的情况更为复杂。
她坚信自己童年幸福美满,父母恩爱,家庭和睦。
但实际上,她的双亲早在她六岁时就双双死于车祸,所谓“温馨回忆”
,全是当年实验人员通过高频声波刺激大脑边缘系统伪造的情感印记。
心理医生尝试用现实证据唤醒她,结果引发剧烈应激反应,险些导致精神崩溃。
小舟换了一种方式。
他带来一台改装过的RE-001,里面录满了那个年代真实的广播片段:天气预报、广告歌、校园铃声、街头叫卖……都是她成长时期本该听见的声音。
“你不一定要相信这些是你经历过的。”
他对她说,“你只需要告诉我,听到它们时,心里有没有一点点熟悉的感觉?”
第一天,她摇头。
第二天,她皱眉。
第三天,当一段小学升旗仪式的国歌声响起时,她突然捂住耳朵,浑身发抖,然后崩溃大哭:“为什么……为什么我记得这个声音?可我的记忆里根本没有学校?!”
那一刻,她第一次意识到:也许所谓的“幸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