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支持者称赞此举“回归理性”
,认为“过度倾诉可能形成心理惰性”
;反对者则激烈批评:“你们终于也开始管制情绪了?”
更有自媒体标题耸动:《共响计划自我阉割,倾听革命走向终结?》
但小舟没再回应。
他在等一个人。
三天后,云南澜沧传来消息:陈砚在当地集市被人跟踪,手机一度失联。
当地警方介入调查,发现嫌疑人曾受雇于一家北京注册的咨询公司,而该公司法人代表正是周临的远亲。
虽无直接证据指向周临本人,但小舟清楚,这是警告。
当晚,他启用了RE-001离线备份节点中的最高权限指令:“蜂鸣协议”
。
这不是攻击程序,而是一套反向唤醒机制。
它会以极低频信号穿透防火墙,在所有已部署终端中植入一段隐藏音频??只有当设备处于完全静默状态超过三十分钟时,才会自动播放。
内容只有一句话,由沈培晚年亲录:
>“如果你听到这段话,说明有人想让你闭嘴。
请记住:最危险的不是你说出了什么,而是从此不再想说。”
小舟知道,这可能是最后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抵抗”
。
一旦触发,意味着他们正式承认:这场关于倾听的战争,早已超出技术范畴,进入了精神控制与个体觉醒的深层角力。
几天后,一封匿名信寄到教育部信访办。
信纸泛黄,字迹颤抖,署名是一位已故心理学教授的妻子。
她在信中披露,丈夫生前曾参与“历史清源计划”
的伦理评估,但在提交反对意见后遭解聘,两年后抑郁自杀。
随信附有一份未公开的会议纪要复印件,其中明确记载周临发言:
>“情感稳定性应优先于个体表达权。
我们不能允许少数人的悲伤污染多数人的前进效率。”
这份材料经媒体曝光后,掀起轩然大波。
全国人大紧急成立专项听证小组,要求周临出席说明情况。
但他消失了。
与此同时,青海那位酗酒父亲突然出现在共响计划官网留言区,账号实名认证通过。
他发了一条仅有几十字的帖子:
>“我看了女儿说的话。
原来她一直在怕我。
我不是个好爸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