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一、新体制大规模建立时期的任务和历史使命
banner"
>
新体制大规模建立时期,实际上就是我们不断冲破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大规模变革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概括为: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取代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在分析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个过程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这就是我们的改革实际上是在不断地将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所批判的理论和体制,引入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中,引入到我国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中,并用它们改革我们的传统经济体制。
例如,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将非公有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对立起来,认为只有公有制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尤其是只将国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和基础,而我们在改革中则抛弃了这套理论和体制,将非公有经济引入到社会主义经济之中,而且推动其大力发展,并用非公有经济改革国有经济,使国有经济走向非国有化和股份化,实现公司化股份制改革。
又例如,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对立起来,认为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只有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因而到处“割市场经济的尾巴”
,而我们在改革中则抛弃了这套理论和体制,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将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机制,建立起现代化市场经济体制。
总之,新体制大规模建立的过程,就是不断冲破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束缚的过程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建立的过程,就是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被变革的过程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
在新体制的大规模建立过程中,我们几乎涉及了经济体制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如果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将我国现在的经济体制与1978年以前的经济体制做一个历史性的比照,我们就会发现我国经济体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根本性变化,在现在的经济体制中已很难看到原有的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子。
不过,虽然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涉及经济体制的方方面面和各个环节,但在这场变革中,有四个方面的变革,起着基础性和框架性作用,正是因为它们的变革,才引起了经济体制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的变革,而且也正是因为这四个方面的变革,才使得新体制的基本框架最终得以确立。
这四个方面的变革是:现代产权制度改革,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现代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现代宏观经济体制改革。
因此,我们对于新体制大规模建立时期的分析,最主要的是要对这四个方面的改革进行分析。
1.现代产权制度改革
现代产权制度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基础性改革。
现代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改革原有的公有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但因为中国的集体所有制经济主要在农村,城市中的集体所有制经济是少数,而农村集体经济又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的经济成分,因而对原有公有经济的改革,后来就主要表现为对国有经济的改革,国有经济改革成了对原有公有经济进行改革的焦点。
第二,大力发展非公有经济,造就出一种新的经济成分,并通过发展这种新的经济成分而使中国产权制度转变成为混合经济体制。
首先讨论国有经济改革问题。
在三十年的改革实践中,国有经济改革问题,一直是中国学术界争论最多的问题。
在一些同志看来,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石,是绝对不能改革的,似乎改国有经济,就是改变了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
但是国有经济严重缺乏活力和亏损巨大的事实,是谁也无法否定的,因而实践对国有经济发起了强有力的变革挑战,最终使得我们不得不改革原有的国有经济。
改革过程中曾出现过不少改革的思路和方法,但最后基本上集中在这样的改革思路上:凡是不属于国家经济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经济,都要变革成为非国有经济,实行非国有化;凡是属于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经济,我们也不再实行国有独资的方式,而是要发挥混合经济的作用,即走向股份化,充其量是国家控股的问题,而且控股不一定都采取绝对控制方式(即占51%以上的股份),而是要大量采取相对控股的方式(例如只控股20%~30%)。
因此,自中共十五大以后,非国有化和股份化,就成了国有经济改革的基本方向,而且取得了巨大成就。
但是,在2004年年初,有人以国有经济改革中的某些操作漏洞和权钱交易对改革的损害为切入点,大讲国有经济改革就是“国有资产流失”
,提出了所谓的“国有资产流失论”
。
因为这种提法最易于引发民怨,因而国有经济改革实际上在一段时间内被中断。
但是人们很快发现,所谓流失论,实际上并不是表明改革改错了,而是权钱交易对改革产生了巨大的损害,这正说明了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因而国有经济改革在停滞了一段时间后,又开始重新启动,并且不断获得巨大成功,例如国有银行的股份化等重大改革不断得以推进。
但是最近随着一些具有着垄断地位的央企的垄断利润的上升,有人又开始大讲国有经济是可以搞好的,不一定要搞非国有化和股份化的改革,甚至提出央企要在各个产业领域占据前三名的地位,并进而强调国有经济的所谓控制力。
由此可见,国有经济改革还需要不断推进,尤其是要不断冲破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束缚。
在推动国有经济改革的同时,我们大力推动非公有经济的发展。
可以说,大力发展非公有经济,是我国现代产权制度改革的一项根本性战略举措。
正是因为大力发展非公有经济,才使得我国彻底摆脱了短缺经济的格局,非公有经济在经济增长、就业、税收、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巨大贡献,已成为举世瞩目的事实。
尤其是非公有经济引发了我国传统产权制度的变革,形成了充满活力的混合经济体制。
但是我们对于发展非公有经济,并不是一种理论上的自觉行为,而是在实践的推动中才逐渐地从不自觉走向自觉的。
大家知道,我们是在1978年的经济困境中才允许非公有经济存在的,而且当时并没有对非公有经济做出应有的评价,而只是将它定义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