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私营企业所有者将个人资本投入到企业中,肯定是希望所投入的个人资本能够获得最多的资本回报;而私营企业雇员受雇于一个企业,也当然希望个人劳动能够带来更多的个人收入。
这两个可能产生矛盾的方面要达到经济利益和谐,应主要通过市场加以解决。
由市场确定合理的雇员工资收入和所有者的资本回报水平。
如果由于市场失灵或者市场的某些固有缺陷,这两方面仍不能达到和谐状态,应该由政府根据经济的发展趋势和社会需要,通过制定适当偏向雇员或所有者的法规和政策加以解决。
私营企业法人组织内部经济利益和谐还可能体现在企业的现实经济利益与企业的未来经济利益方面。
私营企业法人的收入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企业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再投入。
这种再投入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企业所有者和企业雇员所能得到的现实经济利益。
这两者之间的和谐,一是需要通过私营企业自身有良好的企业发展战略,二是需要政府和社会加强外部引导。
私营企业法人的外部经济利益和谐则主要体现在:一是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二是为社会提供税收。
在市场中,每个企业都希望利润最大化,能够在市场中获取更多的收入。
这种优胜劣汰的竞争行为是由市场的内生规律决定的。
但是在经济利益和谐的状态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应该是恶意竞争,也不能是损害第三方利益的竞争。
当市场的力量不足以防止上述情况出现时,政府应对竞争加以规范。
私营企业法人在获得其收入的同时,使用了各种社会资源。
所以为使用这些资源,交纳相应的税收是私营企业法人的义务。
但是很明显,交纳税收是会和私营企业法人的自身经济利益产生冲突的。
这时候,应该通过国家法律和各种社会规范制约私营企业的企业行为,避免偷税漏税的情况出现。
总之,私营企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企业的法人财产收入等于企业所有者的自然人收入,否则就混淆了企业法人制度的基本概念。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理解私营企业法人收入与经济利益和谐的关系,政府和社会应结合市场,引导和规范私营企业法人收入的获得和使用,而不是要限制私营企业的大力发展。
作者说明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就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可以说民营经济的发展反映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走势和进程。
这篇文章是我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历程的一个总结。
本文对民营经济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过程作了阶段划分,探讨了我国在民营经济发展方面的创新及理论贡献,提出了新的民营经济理论的十大要点。
本文发表于《西北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我认为本文对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作了较好的总结与分析,是我比较欣赏的一篇重要文章。
当然,本文的重点还在于对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未来进程作了分析,提出了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方向,是从社会形态的混合经济体制,走向企业形态的混合经济体制。
本文对这个进程可能出现的问题作了探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