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二、应对经济增速下滑的举措必须理性
banner"
>
中国目前遇到了经济增长急速下滑的严重挑战,因而我们提出了一套“稳、准、狠”
的应对举措,这些举措从表面上看,似乎对保增长肯定是有效的,但仔细琢磨起来,似乎又有些不足。
不足之处有二:一是非常注重政府的作用,但是没有将保就业进而保企业,放在应有的战略位置上,因而有些忽视企业的作用;二是注重强调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但并没有强化改革的力度,而这次出现增长速度下滑,实际上恰恰是体制的原因。
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完善我们保增长的举措。
1.关键是保就业和保企业
面对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困难,我们提出的口号是保增长、启内需、调结构,但是我认为最主要的是保就业,因为我们目前的就业压力太大了,而就业状况又关乎社会和谐的问题。
当然有人会说保增长就是保就业,只要GDP的增长保持在8%以上,就可以为1000万新增就业人员提供就业机会。
这个说法在2008年以前的产业结构下是正确的,因为当时我国的出口企业基本上是劳动密集型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只要GDP增长8%,就可以新增1000万的就业机会。
但现在不行了,因为大量的劳动密集型的出口中小型民营企业倒闭了,我们的GDP增长现在主要靠民生投资来拉动,尤其是主要靠基础设施投资来拉动,基础设施投资确实可以使GDP的增长保持在8%以上,但GDP增长8%不一定像过去那样可以创造1000万的新增就业机会,因为基础设施投资基本上是机械化作业,并不会创造出太多就业机会,因而保增长不一定保就业。
因此,我们应该明确提出保就业的目标,并将它放在政策目标的首位。
如何保就业?政府在这方面虽然是可以有些作为的,可以创造出一些新的就业机会,但是保就业的关键是要靠企业,我国近些年新增就业机会的绝大部分是靠企业创造的,因而要保就业,就必须首先要保企业。
在企业大面积倒闭和不景气的条件下,社会是不可能保就业的,就业问题是不可能得以解决的。
因此,我们应该将保就业的基点,放到保企业和救企业上来,可以说,没有企业景气的恢复,我们是不可能保就业的。
既然保就业的关键是保企业,那么如何保企业?人们提出的主要办法有:一是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保证企业融资活动的畅通;二是减轻企业负担,使企业能轻装上阵;三是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有效的服务,使企业的投资和经营活动没有行政障碍;四是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市场需求,最大限度地启动内需。
这些举措虽然都是需要的,但是我认为,这些办法中最为重要的是减轻企业负担,包括税赋负担和各种费用的负担。
中国企业的负担太重了,如果能大幅度降低企业负担,企业成本就会大幅度降低,成本降低,企业就有降价的空间,从而企业就会利用价格机制开拓市场,促进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上升,为自己的经营活动创造有效的市场需求。
在市场需求上升,从而企业产品容易销售,销售畅通的条件下,企业盈利状况就会改善,银行及各类投资者就会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有信心,就会给企业提供良好的融资服务,从而企业的融资活动就会畅通。
因此,关键的问题是减轻企业的各种负担。
在社会投资活动中,民生投资,即公共产品投资,只占全社会投资规模的30%左右,社会投资规模中,更多的份额是属于生产性投资,即对各个产业的投资,因而从启动投资的角度来讲,关键的问题并不是民生投资,而是生产性投资。
但是因为民生投资的主体是政府,生产性投资的主体是企业,因而政府在要保经济增长的时候,首先要启动的是民生投资,而不是生产性投资,因为政府无权直接命令企业增加生产性投资。
不过,最终启动投资,是要靠生产性投资的,而不是民生投资。
因此,政府不能只注重增加民生投资,而是要用自己有限的财力去启动生产性投资。
例如,政府可以用贴息和提供政府担保的方式,引导资金向生产性投资中流动,推动企业投资;政府可以用减免税收的方式减轻企业负担,推动企业的生产性投资。
因此,政府对投资的启动,不能只靠自身增加民生投资,而是要引导企业增加生产性投资,以较少的财力撬动更多的生产性投资。
但是,我们现在的作法似乎不是这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