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林晚星拿到卷子后,先快速浏览了一遍——选择题大多是她复习过的知识点,名词解释有“教育的本质”
“因材施教”
,案例分析是“如何引导厌学的学生”
,论述题是“论乡村教育的发展路径”
。
她心里一阵窃喜,这些题目都是她重点复习过的,尤其是论述题,她还特意跟陈默聊过贵州山区的教育发展,有很多话可以写。
她拿起钢笔,先答选择题,笔尖在纸上流畅地划过,遇到不确定的题目,就先做标记,等后面再回头看;名词解释部分,她结合江哲教的“核心要素+例子”
,比如答“因材施教”
时,不仅写了定义,还加了“孔子教弟子”
和“贾母教黛玉”
的例子;案例分析题,她用了江哲给的模板,先分析学生厌学的原因,再提出“耐心沟通”
“兴趣引导”
“家校合作”
三点措施,每一点都结合了教育心理学的理论;论述题部分,她写了“加大资金投入”
“改善教学设施”
“派遣支教老师”
“开展线上教育”
四点,还加了自己在支教社团的观察,比如“乡村小学缺乏专业的英语老师,导致学生英语基础薄弱”
。
,!
考试结束铃响时,林晚星刚好把卷子检查完。
她看着自己写得满满的答题纸,心里满是踏实——这是她第一次在考试中觉得“有话可写”
,第一次不害怕论述题,第一次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接下来的几天,林晚星又考了“教育心理学”
“教育史”
“现代汉语”
等科目。
每一场考试,她都发挥得很好,尤其是“教育史”
,她把晓雨帮她画的时间线记在心里,答题时条理清晰,连监考老师都忍不住多看了她几眼。
2000年1月5日,最后一场考试结束,林晚星走出考场时,正好碰到晓雨和江哲。
晓雨跑过来,拉着她的手兴奋地说:“晚星,我感觉考得特别好!
教育心理学的案例分析,我用了你教我的方法,写了好多!”
江哲笑着说:“看你们俩的表情,就知道考得不错。
走,我请你们去食堂吃糖醋排骨,庆祝考试结束!”
食堂里挤满了考完试的学生,大家都在讨论考试题目,气氛格外热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