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她不再只是记录者,而是成为了“活体中继站”
。
每当新一批故事传到“言舟”
,她都会闭眼静坐数小时,口中默念,额头渗出细汗。
几天后,她竟能一字不差地背诵长达四十分钟的口述历史,并且在受到惊吓或高烧时自动触发“应急输出模式”
??即无意识状态下重复播放最深的记忆片段,如同一台被唤醒的黑匣子。
苏兰怀疑她的大脑已被“回声芽”
部分改写。
但她反驳:“我不是机器,我是桥梁。
姐姐说过,当一个人愿意为另一个人记住痛苦,她就成了光的一部分。”
一个月零三天后,首个“人体图书馆”
在贵州成立。
地点是一座废弃的小学教室,墙上贴满孩子们画的故事连环画,角落里摆着几台老式录音机,里面循环播放不同方言讲述的真实事件。
参与者需签署一份声明:“我自愿成为记忆载体,若被捕,不得供出他人;若失忆,愿接受唤醒程序;若死亡,请将骨灰撒于传信路线之上。”
第一批登记的有十二人,最小的九岁,最大的七十六。
他们中有人失去了子女,有人曾是政治犯,有人只是普通教师或农妇。
他们不谈反抗,只说:“我不想让孙子问我‘那时候你们为什么不说话’的时候,答不上来。”
与此同时,镇压也在升级。
“清源战役”
转入地下清洗模式。
官方媒体开始报道“跨国记忆传染组织”
的“精神污染行为”
,宣称其利用“伪情感叙事”
煽动民众对立。
多地警方发布通缉令,悬赏抓捕“口述恐怖分子”
。
某些地区甚至出现便衣人员伪装成传信者混入聚会,录下参与者讲述的内容作为定罪证据。
最令人胆寒的是“静默屋”
??一种新型审讯设施。
内部完全隔音,墙壁涂有吸音材料,地面铺设橡胶层阻断震动传导。
被捕者被单独关押其中,不允许说话、书写、做手势,甚至连咀嚼食物都被监控。
据说最长有人在里面待了四十三天,出来时已丧失语言能力,只会用手拍打胸口,发出单调的“咚、咚”
声,像在敲一面无人听见的鼓。
但就在这样的高压下,新的抵抗形式悄然诞生。
新疆一位维吾尔族老太太,每天清晨去清真寺祈祷时,会在地毯边缘绣一朵小花。
邻居发现,这些花朵的颜色和排列竟对应着一部失踪亲友名录。
她被捕后,其他妇女自发继承她的“花语”
,将整个社区变成了流动的纪念碑。
福建某渔村,渔民们发明了一套新的捕鱼暗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