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孔融点点头,赞同道:“寔公博学多识,又的确比颍川书院的先生精专。”
“阿正可有考虑过于太学进学?”
“太学?”
陈群俊眉轻皱,言说自己的确没有考虑过。
他自小待在颍川,游学、读书、交友所有的活动都是在颍川这个地界,又哪里想过去。
“进入太学,少不得要郡国之内察举,太过于麻烦。
况且进入太学各种年纪都有机会,我尚且没有考虑过。”
陈群淡淡说了自己的想法,孔融也没有多劝。
太学之中博士师资极大,教学质量非地方学院可以比较,但颍川学院的确可以与太学一拼。
颍川自古出人才,况且因为党锢之祸士人无处可去,因此很多名士现在在学院教书。
“阿正可知此前博士向宫中主管藏书的官员行贿,涂改兰台漆书经字?”
陈群摇摇头表示没有,便听孔融耐心向他解释道:“自武帝罢黜百家,大兴儒术,经书转相传抄,文字或有脱论,师承不同,亦多歧异。
这些年来诸博士为争高下,更互相攻讦。
于是就有了向宫中主管藏书的官员行贿之事。”
陈群听罢骇然,只觉得这些儒生实在是太过大胆,这般丑事扬出,恐怕为儒林一件污点,成为天下笑柄。
“这是何时的事情?”
陈群从未听闻过这件事情,便知道并非近年之事。
孔融回答道:“此乃熹平年间之事,那时以免疑误后学。
议郎蔡邕会同五官中郎将堂溪典、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张训等人上疏奏请正定五经文字,并刊石立于洛阳南郊太学门外。”
“几日前已经刊刻完毕,共四十六碑刻于太学门前。”
陈群一听,便露出钦佩之色,感慨道:“从校订,校记再到书写的确不是一件易事,如此决心毅力怎不叫人佩服。”
“如此,是一件功德大事。
所以自此太学风气大为改观,师生以实事为准不盲目攀比攻击,有利于修学进取。”
陈群点了点头,怪不得对方向自己提及太学,还询问他是否去太学读书。
“文举,我等士人现下实在不好大肆活动。
便是后几年恐怕才会有一线生机。”
陈群皱着眉头很是认真地说道。
孔融问他从何观之,后者仔仔细细思考了一番将语言组织好才慢慢说来:“想必如今已经是人人知晓:巨鹿郡张角以“太平道”
传教已十余年,拥有徒众数十万,命人传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