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天中文网

三德教 传统政治的基本原则(第3页)

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故母厚爱处,子多败,推爱也。

父薄爱教笞,子多善,用严也。

……故法之为道,前苦而长利;仁之为道,偷乐而后穷。

圣人权其轻重,出其大利,故用法之相忍,而弃仁人之相怜也。

学者之言,皆曰轻刑,此乱亡之术也。

凡赏罚之必也者,劝禁也。

赏厚则所欲之得也疾,罚重则所恶之禁也急。

……是故欲治甚者其赏必厚矣,其恶乱甚者其罚必重矣。

……故曰:重一奸之罪而止境内之邪,此所以为治也。

重罚者盗贼也,而悼惧者良民也,欲治者奚疑于重刑!”

[10]连轻罚的效用都怀疑,遑论以德教治国?

在韩非一派思想家看来,由于人们在利益上的根本冲突,以及人类本然的劣根性,任何教育手段的作用都极为有限,治国的大道只是严刑峻法,一来使犯罪者伏罪,一来使未犯者惊惧。

然而,他们忘记了或者说忽略了这样一个基本道理,即“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连死都不怕了,还怕什么严刑峻法呢?况且,正如孟德斯鸠所指出的那样:“经验告诉我们,在刑罚从轻的国家里,公民的精神受到轻刑的影响,正像其他国家受到严刑的影响一样。”

因为,如果在一个国家里,有什么不便的事情发生的话,一个暴戾的政府不想法执行旧有的法律去消弥它,而是设立新的残酷的刑罚,以便马上制止弊害。

但是因为政府的动力被用尽了,人们对严刑峻法在思想上也习惯了,正如对宽法轻刑也会习惯一样;当人们对轻刑的畏惧减少了,政府不久便不能不事事都用严刑。

结果,严刑峻法的实际效用便大大地减弱了。

基于此,孟德斯鸠告诫道:“一个明智的立法者就应当通过努力通过适度的刑罚与奖赏,通过和上述(该国公民的)性格相适应的哲学、道德与宗教的箴规,通过荣誉的法规的适当应用,通过羞辱性的刑罚,通过长时期的幸福和太平生活的享受,去教养人民。

而且,如果立法者怕人民的精神已经习惯于只有残酷的刑罚才能有所约束,较轻的刑罚已无济于事的话,立法者便要用一种缄默的做法,在不知不觉之间改进(我们应当注意:在人民的精神受到过度严峻刑罚的破坏的场合,这是一条适于实践的准则),在可以宽赦的特别案件中就宽减其刑罚,直到一切案件的刑罚都可以得到改变为止。”

[11]当我们遵循着这条原则反观董仲舒关于德教与刑罚问题的思考时,我们不难发现,董仲舒正是孟德斯鸠所说的那种“明智的立法者”

董仲舒之所以反复强调“大德而小刑”

,“厚其德而简其行”

,是因为他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观察,看到严刑峻法的作用极为有限,而礼义教化则完全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本性。

在他看来,人之本性虽是承天而来,但决不是一成不变,而是既有向善的可能,也有向恶的可能,关键在于后天的熏染与教化。

基于这种思考,董仲舒主张防微杜渐,及早培养民众的理想人格。

他指出:“凡百乱之源,皆出嫌疑纤微,以渐浸稍长至于大。

圣人章其疑者,别其微者,绝其纤者,不得嫌以蚤防之。”

[12]如此,就能使人克服物欲,抛弃邪念,而走向真正的善。

当然,物欲、情欲决不是依靠行政手段,发布一纸命令可以消除的,而只能利用礼义教化、移风易俗的方式加以引导,加以“度制”

,“使之度礼,目视正色,耳听正声,口食正味,身行正道。”

[13]使人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达到自我完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大唐如意郎信仰诸天快穿女配又在打脸了恋爱要在距离锁定后星月舞者秩序官[快穿]我真的不想谈恋爱我在遮天修永生倾城狂妃:殿下,求轻宠八零之珠光宝气我的系统总想逼我表白武动乾坤这个刺客有毛病星空锋砺当上帝重新开始进化特摄公寓空间囤货:超强木系异能者亲兵是女娃:拐个将军做夫君领到分配的顶流老公后热搜爆了美味农家女圣墟斗罗之雷神传说大秦:公子丹,镇守边关八年北宋大丈夫王爷,王妃又去打劫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