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三)社教社话语权的变更02
banner"
>
[143]该组籍贯统计数字为年会第一天统计所得,该天与会社员总数为182人,筹备委员会主任萧冠英称“八时半以后来筹备委员会报到的,仍是络绎不绝,预计当会超过二百人以上”
,此数字大体能反映出各个省份社员的参与情况。
《八、工作报告筹备委员会主任萧冠英先生筹备经过报告》,见中国社会教育社第四届年会筹备委员会编:《中国社会教育社第四届年会纪念册》,103页,广州,培英印务局,1936。
[144]作民:《中国社会教育社的第四届年会》,载《中国农村》,第2卷3期,1936。
[145]《第一社教区民众教育馆关于举行赈灾宣传周组织母亲会的呈文及社会局的指令》,J002-003-00345,1936,北京市档案馆藏。
[146]《电复陕西教育厅慰唁该省代表中途病故议案当检寄全份由》,见《中国社会教育社第四届年会关于举办年会等情的文件》,020-007-111,1936,广东省档案馆藏。
[147]《两次理事会议记第十三次会议》,载《社友通讯》,第4卷8期,1936。
[148]《中心问题讨论经过梁漱溟先生报告编制讨论纲要之经过》,见中国社会教育社第四届年会筹备委员会编:《中国社会教育社第四届年会纪念册》,39页,广州,培英印务局,1936。
[149]《大会讨论中心问题的经过》,见中国社会教育社第四届年会筹备委员会编:《中国社会教育社第四届年会纪念册》,41页,广州,培英印务局,1936。
[150]《中心问题讨论纲要》,见中国社会教育社第四届年会筹备委员会编:《中国社会教育社第四届年会纪念册》,52~53页,广州,培英印务局,1936。
[151]《中心问题讨论纲要》,见中国社会教育社第四届年会筹备委员会编:《中国社会教育社第四届年会纪念册》,54~55页,广州,培英印务局,1936。
[152]杨汝熊、王璋合记:《雷宾南先生广西普及国民基础教育研究实验报告》,见中国社会教育社第四届年会筹备委员会编:《中国社会教育社第四届年会纪念册》,105页,广州,培英印务局,1936。
[153]《总干事俞庆棠先生社务报告》,见中国社会教育社第四届年会筹备委员会编:《中国社会教育社第四届年会纪念册》,100页,广州,培英印务局,1936。
[154]中国社会教育社第四届年会筹备委员会编:《中国社会教育社第四届年会纪念册》,广州,培英印务局,1936。
[155]《考试院副院长钮惕生先生讲演词》,见中国社会教育社第四届年会筹备委员会编:《中国社会教育社第四届年会纪念册》,97页,广州,培英印务局,1936。
[156]《大会讨论中心问题的经过》,见中国社会教育社第四届年会筹备委员会编:《中国社会教育社第四届年会纪念册》,39~42页,广州,培英印务局,1936。
[157]《第十一次理事会议记》,载《社友通讯》,第3卷10期,1935。
[158]《编后余谈》,载《社友通讯》,第3卷10期,1935。
[159]曹天忠:《中国社会教育社与乡村教育派分的互动》,载《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160]《各日开会情形》,见中国社会教育社第四次年会筹备委员会编:《中国社会教育社第四届年会纪念册》,35~36页,广州,培英印务局,1936;《大会经过》,见中国社会教育社第四届年会筹备委员会编:《中国社会教育社第四届年会纪念册》,12页,广州,培英印务局,1936。
[161]作者为江苏宜兴实验农民教育馆馆长吴培元,字作民,江苏宜兴人。
见中国社会教育社编:《中国社会教育社社员一览》,13页,无锡,民生印书馆,1937。
[162]作民:《中国社会教育社的第四届年会》,载《中国农村》,第2卷3期,1936。
[163]第四届年会召开前夕,即1月17日、19日理事会第13次、14次会议先后通过新社员248名,90%以上为广州社员,其中第13次会议一次性通过200名,包括萧冠英、黄麟书、黄敬思等年会筹备会核心成员,《两次理事会议记》,载《社友通讯》,第4卷8期,1936。
[164]晏阳初:《关于出席乡村建设学会会议等经过情形的报告》,见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第一卷),377页,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165]“本年年会人员,计会员221人,内男会员184人,女会员37人,志云124人,内名誉筹备委员会14人,筹备委员会15人,各部干事共95人,合计会员职员345名。”
《会议录:中国社会教育社第四届年会筹备委员会结束》,载《国立中山大学日刊》,第2115期,1936-02-12。
[166]蔡衡溪:《吾所望于本社第四届年会者》,载《社友通讯》,第4卷7期,1935;方惇颐亦表达了广东社员们的心情:“作者忝列本社社员,向来僻处南方,这次无须舟车之劳,而能参加这个轰动一时的盛会,瞻仰许多崇高伟大的学者,接近到许多埋头苦干的勇将,亲聆到各种鞭辟入微的谠论与切实宝贵的经验,那当然觉得是无上的光荣!”
方惇颐:《第四届年会之前前后后》,载《社友通讯》,第4卷9期,1936。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