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34.侯怀银、张宏波:《“社会教育”
解读》,载《教育学报》,2007(4)。
35.侯怀银:《中国社会教育研究的若干问题》,载《教育研究》,2008(12)。
36.王笛:《茶馆、戏园与通俗教育:晚清民国时期成都的娱乐与休闲政治》,载《近代史研究》,2009(3)。
37.郑成林、路中康:《社群、社团史研究与近代中国社会重构——“近代中国社会群体与社会变迁”
学术研讨会述评》,载《近代史学刊》,第5辑,2009。
38.周慧梅:《域外观念与中国学制变革:基于20世纪30年代“社会教育制度建设”
的考察》,载《教育研究》,2011(5)。
39.刘蔚之:《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中国学生博士论文分析(1914—1929)》,载《教育研究集刊》(台湾),2013(2)。
40.孙邦华:《中国教育现代化运动中的中国化与美国化、欧洲化之争:1932年国联教育考察团报告书〈中国教育之改造〉的文化价值观及其反响》,载《教育研究》,2013(7)。
41.朱煜:《民众教育馆与基层政权建设:以1928—1937年的江苏省为中心》,载《近代史研究》,2014(3)。
42.胡芮:《从道德想象到伦理实体:近代“中华民族”
形态嬗变的思想史考察》,载《云南社会科学》,2015(4)。
43.周慧梅:《致敬传统与民国社会教育路径之选择:以民众学校为考察中心》,载《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
44.田正平:《关于民国教育的若干思考》,载《教育学报》,2016(4)。
45.李长莉:《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三十年发展趋势与瓶颈》,载《南京社会科学》,2017(1)。
46.周慧梅:《民国时期中国社会教育学科的建构》,载《教育史研究》辑刊,2017(1)。
学位论文
1.元青:《杜威与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南开大学,1999。
2.古小水:《1927—1937年中国民众教育研究:以江苏为中心》,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大学,2000。
3.陈钊:《国民政府战时教育方针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北大学,2002。
4.刘方仪:《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的推手——江苏省教育会研究(1905—1927)》,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大学,2005。
5.郑新华:《近代中国教育如何可能——以江苏省教育会为例(1905—1927)》,博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6。
6.孙广勇:《社会变迁中的中国近代教育会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06。
7.周慧梅:《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民众教育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师范大学,2006。
8.何树远:《中华教育改进社与民国教育界(1919—1928)》,博士学位论文,中山大学,2008。
9.古秀青:《清末民初江苏省教育会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08。
10.杨思机:《指称与实体:中国“少数民族”
的生成与演变(1905—1949)》,博士学位论文,中山大学,2010。
11.钟瑾:《迷失在权力的漩涡——民国电影检查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大学,2010。
12.张礼永:《教育建设的第三条道路:民国时期教育研究组织之探析》,博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11。
13.周祥林:《梁漱溟乡村建设伦理思想及实践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南大学,2011。
14.崔慧姝:《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及其争议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开大学,2012。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