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四、社会教育学术秩序构建
banner"
>
“在异质的社会中,思想家不可能对整个社会发表言论,而是倾向于只给经过选择的部分公众发表”
[31],言论作为学者知识生产的一部分,专业学会提供了经过选择的公众发表平台,有规律召开的年会是其思想集中发布的最佳契机。
作为学术共同体的专业学会是一个不同力量相互竞争的权力关系网络,存在着明显的分层等级结构,结构分层与学术精英生产有着对应关系。
这种对应关系的形成,与专业学会核心人物的学术品位及偏好取向密切相关,它对学术成员的内隐资质加以筛选并给予其能力释放支持空间。
具体到社教社,处于该社等级结构上层,以地缘、学缘为主要纽带的理事会核心成员,通过对学术会议特别是年会中心议案提案的筛选确定,由此生产象征权力和学术精英,并建立起相应的社会教育学术秩序。
由不同大学、社会团体和机关为基干构成的社教社,是一个不同力量相互竞争的权力关系学术共同体,存在着不平等的等级结构,这种结构分层与理事成员的知名度、社会声誉或受关注程度密切相关。
按照布里斯(ValBurris)的社会资本理论,他发现在有声誉的大学之间存在着一种教师聘任中的交流关系、相同或相近学缘关系,这些关系构成具有资本价值的社会网络。
这种社会网络通过对学术品位和风格的掌控进而实现精英机构与精英学者的再生产。
[32]具体到社教社,这种对应关系的形成,是占据着该社上层等级结构,以地缘、学缘为主要纽带的核心理事会成员对提案人的内隐资质加以筛选、给予其能力释放支持空间的加速度机制,它生产象征权力,并进而生产社会教育学术精英和学术秩序;它对社会教育学术品位和取向偏好,框定人脉网络的搭建范围,更直接影响社教社历届年会中心议题提案的重心,决定年会话语权的获取人范围。
换句话讲,社教社社员看到的年会中心议案提案,是理事会核心成员精心筛选及设计后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讲,年会中心议案提案的设计或出台过程,实际上是理事会群体博弈过程,社会教育学术秩序由此形成。
一般来讲,年会中心议案很大程度上是核心成员特定时期共同关心的主题,是学术共同体中等级结构权力关系的集中体现。
这个中心议案可以是一个问题,也可以是一系列问题,它们构成的认识中心,涵盖专业学会核心成员的关注焦点,代表该研究领域总体的研究兴趣和发展方向,并进而影响这个专业学会中个体研究取向。
所以各个学术团体对中心议案的设计或出台都非常慎重,社教社概莫能外。
如前文所讲,理事会在年会召开前事先征集中心提案,除通知社员作为提案参考外,并邀请国内知名学术团体、教育家群体起草具体提案,然后由常务理事汇总提交大会。
换句话讲,中心议案的具体提案的出台,实际上是常务理事及理事会筛选后的结果,中心议案提案的设计及确定过程,便成了讨论研究历届年会中心议案论争的前提。
表6-9社教社第二至四届年会中心议题及起草人一览表(1933—1936)[33]
判定年会中心议案提案中的话语权,需将提案起草人出现频率与实际影响两个方面来综合考量。
从表6-9可见,第二届、三届、四届年会中心议题提案起草人出现频率看,不论采用分组起草提案,还是成立委员会,梁漱溟、高践四、孟宪承三次均被列入,晏阳初、江问渔、庄泽宣、崔载阳两次;常务理事俞庆棠、赵冕以及理事董淮、尚仲衣,候补理事郑宗海,社员杨效春、古楳各一。
但从实际出台的中心议题以及决议案,以曾先后工作于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的教授们作为社教社的核心成员,牢牢掌控该社年会中心议案提案的话语权,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学缘、地域、留学国别等相互重叠的多重学术网络。
尽管第二届年会以来梁漱溟一直连选连任常务理事,每届年会中心议案提案起草亦被列为必要人选,其影响也在逐年增强,但依然未能进入社教社权力核心,特别是第三届年会梁漱溟因意见相左以身体原因退出,该社社刊《社友通讯》上刊登“当以梁先生患病赴北平休养,另推孟宪承高践四二先生协助编拟。
现在该项方案,业经编制就绪,交事务所付印,本届年会定能提出讨论”
,[34]态度坚定,第二届至四届中心议案具体方案的出台过程,彰显社教社核心成员仅将其作为与晏阳初、江问渔一样的学术团体核心人物看待,作为吸纳外在智慧的来源。
以俞庆棠、高践四、孟宪承、李蒸、雷沛鸿、陈礼江、赵冕等人为代表的社教社核心成员,“政教合一”
是他们筛选中心议案提案的关键因素,并由此布局出社会教育学术秩序。
整体来看,年会中心议案以乡村建设和地方自治为主题,显示社教社对时代潮流的积极回应;从中心议案提案人的选择看,主要是以地域、学缘和社会声望、学术水平为标准;而提案的最终确定,却隐藏了以俞庆棠、孟宪承、高践四、赵冕、雷沛鸿等为代表的社教社核心成员的内在选择,“政教合一”
是关键因素。
“政教两界”
关系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点。
民国时期提倡社会教育的人士与其他社会改造论者一样,都迫切希望获得教育改革话语权,左右政权的能力大小是实现前提。
不少专家热衷行走在“行政与学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