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遗迹心脏的能量监测仪突然爆出刺耳的蜂鸣。
张叙舟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振动波形,指腹在青铜神树的枝丫上捏出红痕——那道笼罩着核心区域的乾阵能量屏障,正以730赫兹的高频震颤,表面泛起的墨蓝色涟漪像层活着的铠甲。
护江力的数值被这股震波撞得节节败退,141510→141400→141300,每跌1点,屏障就向内收缩半米,苏星潼手中的银簪突然发出哀鸣,簪身的星纹竟被震得模糊不清。
“碰一下就会被弹飞。”
苏星潼将银簪贴近屏障,全息投影里的道源能粒子刚触到屏障,就像水珠砸在烧红的铁板上,瞬间汽化,“它的频率太接近道源能的共振阈值了,就像两个音高几乎相同的音叉,稍微靠近就会互相摧毁。”
她突然指向青铜神树顶端的第九枝,“祖父日记里记着‘九枝藏差频’,这树枝丫的自然振动频率是729.9赫兹,和屏障只差0.1赫兹——这是能撕开它的刀!”
观战区的“全球频率计算”
频道瞬间被数据洪流淹没。
声波专家李教授上传的“差频干扰公式”
在热评区炸开,演算过程中发现,只要将青铜神树的枝丫角度微调0.7度,就能让差频稳定在0.1赫兹,形成完美的“反相振动波”
。
甘肃王栓柱的首播画面里,他孙子用两根音叉做实验,当音叉频率差0.1赫兹时,刺耳的噪音突然消失,孩子举着音叉喊:“爷爷你看,不吵了!”
这条带着金属颤音的视频,被2000万用户顶成了标杆。
善念值在68.2亿处掀起金色涟漪,68.3亿→68.4亿。
张叙舟的指尖抚过青铜神树的第七枝,突然触到一处温热的刻痕——这与祖父1973年在观测站记录的“星枝校准点”
完全吻合。
记忆闪回1990年的暴雨夜,老人用铜丝缠绕树枝,说“硬东西得用巧劲破,就像用钥匙开锁,差一丝都转不动”
。
他按祖父的手法转动枝丫,青铜神树突然发出低沉的嗡鸣,第九枝的振动频率开始缓慢下降:730.0→729.95→729.9赫兹,与屏障的差频稳稳锁定在0.1赫兹。
但屏障的反扑来得更猛烈。
当反相振动波第一次撞上屏障时,只撕开一道半米宽的缺口,随即被墨蓝色的震波瞬间填满。
护江力再跌50点,141300→141250,监测屏显示,屏障的振动频率正在自适应调整,差频正以每秒0.01赫兹的速度缩小。
观战区的弹幕瞬间凝固,李教授紧急上传的补充数据在屏幕上闪烁:“需要叠加10万组不同环境的共振参数,才能稳定缺口!”
“用桥梁共振的数据!”
张叙舟突然想起钱塘江大桥的抗振报告,那些记录着台风中桥梁颤率的曲线,恰好能中和屏障的自适应波动。
他将银簪插入青铜神树的基座,启动“全球参数导入”
功能——千万用户上传的共振数据顺着信号通道涌入,从蹦极绳的弹性振动到小提琴弦的泛音,每一组数据都像根细针,精准扎进屏障的振动节点。
当第73000组数据注入时,青铜神树的嗡鸣突然拔高,第九枝射出的金色波束与屏障撞在一起,这次的缺口没有闭合,反而像被撑开的伞骨,缓缓扩大到10米宽。
护江力的指针疯狂回弹,141250→141500→141760(+460点)。
善念值冲破68.5亿,观战区的实时弹幕组成金色的洪流,有人发来了自家风铃在风中震颤的视频,有人晒出音叉实验的慢动作回放,最显眼的是李教授的留言:“0.1赫兹的差距,就是文明存续的缝隙。”
当张叙舟踏入缺口的刹那,屏障内侧的岩壁突然亮起。
无数金色的符文在石壁上流转,最终组成一行史前文字,银簪翻译出的内容带着刺骨的寒意:“煞力母巢在吞噬母矿时,藏了道源能变异的密码——它在等一个能承受这种变异的宿主。”
苏星潼的指尖抚过符文,青铜神树的枝丫突然齐齐转向内侧,像是在朝拜。
张叙舟摸着屏障残留的能量涟漪,突然懂了这730赫兹杀阵的深意:最坚固的防御,往往藏着最细微的破绽,就像祖父藏在青铜神树里的差频,看似微不足道,却能撬动足以改变战局的力量。
穿过屏障的瞬间,银簪突然发烫,簪身投射出的全息图里,青铜神树的九枝正与远处的坤阵能量锁形成隐秘的呼应。
张叙舟盯着那幅逐渐清晰的阵图,突然听见祖父的声音在脑海里响起,和1990年那个暴雨夜一模一样:“找到差频只是开始,真正的钥匙,在九枝共振的那一刻。”
作者“张宗弘”
推荐阅读《岷江神工》使用“人人书库”
APP,访问renrenshuku下载安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