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或“此人不可交”
的结论,所以这是一记典型的“乌龙球”
。
还有一种可能。
那几位同事就是故意这么做的,其目的却未必出于恶意。
毕竟对他们来讲,职场中有一个颇难相处的“怪人”
不是什么好事,这种人的存在本身也是职场环境劣化的表现,是他们急于回避乃至急于改变的。
于是,他们便对小A做出试探性的举动,看看能不能把她拉入“正轨”
,将其变成“自己人”
“圈内人”
。
亦即“如果能接受他们的玩笑”
,证明此人“可交”
,至少“还有救”
,反之则不可交。
换言之,他们之所以故意挑逗小A,是向她伸出橄榄枝,给她一个融入他们的机会。
没承想,小A却极不上道,生硬地拒绝了人家的好意。
这下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对那些同事而言,“群起而孤立之”
便是唯一剩下的选项。
当然,必须承认,职场中不乏心怀恶意的人。
可即便如此,职场毕竟是职场,同事毕竟是同事。
这就意味着,反击是一个可选项,但必须注意反击的技巧与分寸,以免令关系敌对化,或将这种敌对关系过度表面化、公开化、尖锐化。
真走到这一步,对你将有百害而无一利。
比如说,如果对方对你开恶意的玩笑,你该怎么办?义正词严地警告他?当然可以。
但不到万不得已,尽量不要用这么生硬、这么缺乏回旋余地的招数。
你完全可以这样做:回敬他一个同样充满恶意的玩笑,对其进行对等反击。
只不过,这种应对方式需要较高的智商和情商以及较强的现场反应能力,确实有一点点难。
所以,你还可以尝试一个更简单的做法:不失礼貌地对他笑笑,然后起身与他擦肩而过,扬长而去。
要知道,恶意的玩笑无非是为了羞辱,而是否做到了这一点完全取决于当事人的反应。
所以,“不做任何反应”
本身就是最好的反应。
而对方看不到你的反应,必然会感到无趣,也就只能罢手。
当然,恶意依然有可能卷土重来,你只须如法炮制即可。
因为你心里清楚,当一个人无数次的努力都得不到任何反馈的时候,放弃便是唯一的结局。
顺便说一句,来自他人的恶意是一种热暴力,你的“不做反应”
则是一种冷暴力。
因此,归根结底,你所用的是一种“以暴制暴”
的手段,并没有落下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