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这几种沟通形式的暴力程度显然都不低,在日常生活中却比较常见。
不否认这些沟通方式中有许多糟糕的例子,可是正面的案例也不少。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比如说争吵。
这几乎是中国人最常见的一种沟通方式。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沟通一旦演变成争吵,便会立刻偏离方向,极难修成正果。
不过,是否能拿出结果有时并不那么重要,争吵的过程本身也许更有意义。
换言之,人们有时需要争吵一下。
不为达成什么共识,只为发泄郁气、表明立场或捍卫权利。
在这种情况下,争吵就有可能是有益的。
它非但不会破坏人际关系,相反有可能会增进人们之间的了解,强化乃至升华彼此的感情,起到情感润滑油或催化剂的作用。
所谓“不打不相识”
“小吵怡情”
“打是亲骂是爱”
等说法,就是这种情况的真实写照。
不过,争吵这个东西是一把“双刃剑”
,稍有不慎便会伤人害己。
本来想“不打不相识”
来着,结果真打起来却成了冤家仇人;本来想“小吵怡情”
来着,结果真吵起来却变成“大吵伤身”
;本来想“打是亲骂是爱”
来着,结果真打骂起来却弄成家暴、离异……
这样的场面,在现实生活中可谓家常便饭。
可见,给争吵附上“正”
和“善”
的属性绝非易事,委实得花费一番心思。
再来说批评。
首先,必须指出的是,批评既是一种暴力,也是一种权力。
而且这种权力普遍存在于人际关系的每一个层面、每一个角落,并常常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
比如上级对下级、老师对学生、家长对孩子……尽管表面上看似只有前者批评后者的份儿,实则不然,在某些情况下,后者也有批评前者的权力。
换言之,批评只有对错之分,没有高低贵贱之别。
只不过,在具体操作的时候,要根据不同对象选择不同技巧罢了。
总之,在“正确”
遇到“错误”
时,“批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