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可毕竟大家是同事,关系不能搞得太僵,所以二人也能尽量控制自我,在公开场合做做样子、演演戏,以便显得双方还可以和平共处。
汽车销售这一行,需要经常性地四处出击,到各地参加车展,以提升知名度,增加销售机会。
这家公司也不例外,外出搞车展是家常便饭。
问题在于,每次参加车展的时候,最佳摊位总是会被甲组占据,而乙组却常常会憋屈地偏守一隅,被挤在一个人流相对稀少的角落里。
这就产生了矛盾:一次两次乙还能忍,可次次皆是如此,则让乙愤愤不平,觉得有必要给自己讨回一个公道。
乙不想把事情搞大,所以没有去找老板理论,而是选择直接与甲沟通。
让我们想象一下这两位同事之间的沟通场景,看看到底会发生什么。
第一种场景。
既然乙去找甲时憋了一肚子的气,那么两人见面时想必不会太和平,而是充满了火药味。
果不其然,刚打开话匣子,乙便表现得怒不可遏、咄咄逼人:“哥们儿,你这也太不仗义了吧?每次都占我便宜,好意思吗你?显摆你的背景硬,是吗?生怕没人知道你和老板是什么关系,是吗?咱能不能要点脸,有点尊严。
靠自己的本事吃饭,公平竞争。
能不能少干点这种偷鸡摸狗、上不了台面的事儿?再说了,即便靠这点小心机取得了不错的业绩,把我比下去了,你心里踏实吗?晚上能睡得着觉吗?如果你还承认自个儿是大丈夫,那就出息点,拿出真本事来和我竞争!”
显然,这是一种典型的“暴力沟通”
,不可能有任何好的结果。
甲的反应要么就是和乙大吵一架,两人不欢而散;要么就是虚情假意地将乙安抚一番,找一大堆借口替自己开脱。
然后该咋地咋地,不会有任何变化。
但梁子肯定是结下了,从今往后二人之间少不了各种钩心斗角、磕碰摩擦。
按照《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的说法,乙应该采取如下方式与甲沟通,才能和平而圆满地解决问题。
书中介绍的“非暴力沟通”
操作应该是这样的:
沟通之所以会暴力,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发起沟通的人,往往喜欢对沟通对象的问题发表评论。
比方说,案例中乙对甲的态度,就是典型的“做评论”
:你很不仗义;你不配做男人、做同事;你靠关系占人便宜非常没出息……
看见没有,全部都是评论。
这些评论全部源于乙自己的所思所想和情绪。
全部都是主观,没有一点客观的影子。
所以才会酿成沟通的暴力,以及沟通不欢而散的结果。
那么,“非暴力沟通”
又如何呢?
应该这么做:不发表主观评论,只描述客观事实。
然后在此基础上,诚恳地说出自己的感受,以及对沟通对象的具体需求和要求。
针对前面的案例,我们可以脑补这样一幅画面:
乙强装镇定地对甲说:“哥们儿,有些事想和你聊聊。
这么说吧,你看啊,咱们这个月做了五六次车展了,几乎每个星期都能碰上一两回。
可每回咱俩这展位的位置,都和这次一样,你这儿人潮汹涌,我那儿人迹罕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