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我是去读外国书的,当然要进外国人的学校。
震旦是读法文的,梵王渡据说程度较高,要读过几年英文的才能进去,中西书院(即现在东吴大学的前身)入学比较容易些。
我于是就进中西书院。
那时生活程度还很低,可是学费却已并不便宜,中西书院每半年记得要缴费四十八元。
家中境况已甚拮据,我的第一次半年的学费,还是母亲把首饰变卖了给我的。
我与便友同伴到了上海。
由大哥送我人中西书院。
那时我年十七。
中西书院分为六年(?)毕业,初等科三年,高等科三年,此外还有特科若干年。
我当然进初等科。
那时功课不限定年级,是依学生的程度定的。
英文是甲班的,算学如果有些根底就可入乙班,国文好的可以入丙班。
我英文初读,入甲班,最初读的是《华英初阶》,算学乙班,读《笔算数学》,国文,甲班。
其余各科也参差不齐,记不清楚了。
各种学科中,最被人看不起的是国文,上课与否可以随便,最注重的是英文。
时间表很简单,每日上午全读英文,下午第一时板定是算学,其余各科则配搭在数学以后。
监院(即校长)是美国人潘慎文,教习有史拜言、谢鸿赉等。
同学一百多人,大多数是包车接送的富者之子,间有贫寒子弟,则系基督教徒,受有教会补助,读书不用花钱的。
我的同学中,很有许多现今知名之士。
记得名律师丁榕,经济大家马寅初,都是我的先辈的同学。
中西书院门禁森严,除通学生外,非得保证人来信不能出大门一步,并且星期日不能告假(因为要做礼拜),情形几等于现在的旧式女学校。
告假限在星期六下午。
我的保证人是我的大哥,他在商店做事,每月只来带我出去一次,有时他自己有事,也就不来领我。
我在那里几乎等于笼鸟。
尤其是礼拜日逃不掉做礼拜觉得很苦。
礼拜真真多极。
每日上课前要做礼拜,星期三晚上要做礼拜。
星期日早晨要做礼拜,晚上又要做礼拜。
每次礼拜有舍监来各房间查察,非去不可。
每日早晨的礼拜约需三十分钟。
其余的都要费一小时以上。
唱赞美歌,祷告,讲经,厌倦非凡。
这种麻烦,如果叫现今每周只做一次纪念周犹嫌费事的学生诸君去尝,不知能否忍耐呢。
读了一学期,学费无法继续,于是只好仍旧在家里,用《华英进阶》、《华英字典》(这是中国第一部英文字典,商务出版)、《代数备旨》等书自修。
另外再作些策论《四书》义,请邑中的老先生评阅。
秋间再去考乡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