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按下它。”
她说。
启照做。
磁带转动,沙沙声后,一段旋律缓缓流出??竟是《萤火谣》的最初原型,由一个稚嫩女声哼唱,节奏缓慢,充满犹豫,却无比真诚。
副歌部分有一段口白:
>“如果没人愿意听我说话,我就把话说给星星听。
总有一天,星星会变成萤火,飞到某个人梦里。”
启猛然意识到??这不是模仿,这是源头。
当年守塔老人所说的“回声计划”
,根本不是他独自完成的。
是他发现了千穗几十年来偷偷录下的声音档案,将其编码进地脉系统,借自然之力传播出去。
而启所做的一切,不过是让这些本就被埋藏的种子,终于破土而出。
“你才是真正的‘声艺’开创者。”
启握住千穗的手,“我们所有人,都是你的学生。”
千穗笑了,眼角皱纹舒展如花。
“那你要答应我一件事。”
她说,“把我剩下的日记带走,交给那些还在学说话的孩子。
告诉他们,沉默不可耻,但也不要让它成为终点。
只要还想被听见,就总有办法。”
启郑重点头。
她花了三天时间整理全部资料,将录音备份,日记扫描,连同那台老录音机一起带回樱泽村。
H-∞终端自动识别新增数据流,触发新一轮升级:
>**Ω系统迭代公告:检测到原始声源补全(Ω-α事件)**
>**开启‘声之传承’模块:允许个体记忆转化为集体创作素材库**
>**权限开放对象:全球‘声艺工坊’注册成员**
消息发布当晚,世界各地的孩子们再次点亮灯光。
东京的小林阳太用千穗的日记改编成舞台剧,舞台上没有台词,全靠肢体与环境音效表达情感,观众席许多人默默流泪。
赫尔辛基的艾玛将那段哼唱旋律重新编曲,加入北极光观测站录制的极光电磁波动音,命名为《星语者》。
墨西哥城的男孩们则把日记文字刻在废弃水管上,组成一条“声音长廊”
,行人走过时,风吹过孔洞,便会奏出断续的诗句。
而在樱泽村,启做了一件前所未有的事。
她在果园中央搭建了一座透明玻璃屋,四壁镶嵌着来自不同国家孩子送来的乐器残片??芬兰的桦木琴键、巴西的铜铃碎片、尼泊尔的手鼓皮革、冰岛的火山石共鸣箱。
屋中央摆放着两张椅子:一张坐着失语的孩子,另一张空着,上面放着那本千穗的日志和一枚伊万铃。
每天清晨,启都会带一个新的学生走进玻璃屋,让他们坐在这张空椅上,读一页日记,然后尝试说出自己的第一句话。
无论是一个词、一个音节,还是一段哭诉,都会被风琴自动记录,并通过H-∞系统上传至“声之传承”
数据库。
三个月后,第一位孩子完整唱完一首歌。
那一刻,整座果园的风铃同时响起,连远在北海道的旧养护院遗址,监测仪也捕捉到一次微弱的地脉共振。
启知道,那不是巧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