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第五章常见农作物及育种
banner"
>
一、小麦
你知道吗?俗话说“南吃米,北吃面”
,北方人喜欢用白面制成面条、馒头、饺子等各种美食。
白面是将普通小麦的种子去皮以后研磨而成的。
那么,小麦是怎样培育出来的呢?人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种植小麦的?小麦是我国人民培育的农作物吗?
1.小麦的起源
日本遗传学家木原均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普通小麦起源于西亚。
在那里,今天仍然可以找到普通小麦的野生近亲一粒小麦、二粒小麦、节节麦。
普通小麦的祖先是一粒小麦(2n=14),通过名字我们就知道它的产量有多大了。
然而,普通小麦却不是由一粒小麦直接进化来的。
几万年前,在偶然的情况下一粒小麦(2n=14,代号AA)和另一个物种拟斯卑尔脱山羊草(2n=14,代号BB)通过属间杂交,得到了杂交种(2n=14,代号AB)。
但由于是属间杂交,杂交后代是高度不育的,杂交的成果会随着杂交后代的死亡而消失。
所以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杂交是没有结果的。
但在极偶然的情况下,杂交后代的幼苗在遇到低温侵害时,它的细胞刚好完成了染色体的复制,而又不能及时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这些已经复制的染色体就都存在于一个细胞里了。
这就使杂交种体内的染色体加倍,成为异源多倍体(4n=28,代号AABB)。
异源多倍体的染色体是成对的,于是它就成为可育的新品种,这就是二粒小麦(4n=28,代号AABB)。
又过了不知多少年,二粒小麦又和节节麦(2n=14,代号DD)杂交,得到杂交种(3n=21,代号ABD)。
某些杂交种又在极偶然的情况下通过染色体自然加倍,形成六倍体的普通小麦(6n=42,代号AABBDD)。
后来,普通小麦又经过长期的人工种植和精心培育,不仅产量大大提高,品质也有了根本的改善。
2.小麦的栽培
现在我们种植的小麦有很多种。
按种植季节来分,可以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按小麦皮色来分,可以分为白小麦和红小麦;按小麦质地来分,可以分为软质麦和硬质麦等。
在我国,小麦是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全国各个省区都有小麦种植。
我们都知道小麦现在的吃法,就是先磨成面,再制作成各种面食。
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古人不是这样吃的。
由于加工技术的落后,古人将小麦去掉外面的颖壳之后,再按小米的蒸煮方法加工成“麦饭”
或“麦粥”
食用,即所谓“磨麦合皮而炊之”
。
至今我国陕西等地还保留着这种吃法。
由于用整粒的小麦制作麦饭费工费火,而且口感粗粝,不易消化,人们经常将小麦磨碎再制成麦饭。
《三国演义》中就有曹操让士兵多带麦饭的记载。
在汉墓的画像砖上就有了石磨、面粉加工图,表明当时的贵族已经用石磨、石碾将小麦磨成面粉,加工成馒头、面条等面食。
之后,人们对小麦的加工技术逐渐提高,到唐朝时就有了水力驱动的水磨、水碾,表明面食已经在民间普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