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镜头只对准老李的锅、他的手、他的脸。
我们就让观众自己去看,去听,去感受什么是真正的劳动。”
林疏桐沉默了几秒,然后说:“我支持你。
我去跟老李沟通。”
当晚,曹阳发布了一条极简预告:
【12月20日凌晨3:00】
【地点:自贡母井盐坊】
【内容:一锅盐的诞生】
【提示:全程静音直播,不接受打赏,不开放评论区。
】
没有宣传海报,没有明星助阵,甚至连平台推荐位都没申请。
可消息像野火般蔓延开来。
豆瓣小组、微博读书会、高校人文社团纷纷转发。
有人写道:“终于有人愿意让我们安静地看一次真实。”
直播当天,凌晨两点,曹阳已抵达盐坊。
老李照旧坐在灶前,戴着那副磨出裂纹的老花镜,手里握着长柄木铲。
摄像机架在角落,红灯亮起。
三点整,直播开启。
画面中,卤水在铁锅中缓缓沸腾,气泡由细密转为粗壮,蒸汽氤氲上升,在屋顶结成水珠滚落。
老李的手臂肌肉随着搅动微微起伏,袖口磨损得露出了线头。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锅底开始析出白色晶体,像雪一样慢慢堆积。
全程无人说话。
观众只能听见锅中的咕嘟声、木铲刮过锅壁的摩擦声、偶尔一声咳嗽。
起初,观看人数增长缓慢。
但到了第四十分钟,有人在社交平台写下:“我哭了。
原来沉默的力量这么大。”
随后,流量开始暴增。
五万人、十万人、十五万人……最终定格在二十三万六千人,持续在线超过两个小时。
弹幕虽未开放,但后台留言瞬间爆炸:
“这是我看过最震撼的直播。”
“原来一粒盐,要熬过这么多时辰。”
“请把这段影像放进中小学教材。”
“致敬劳动者。”
更令人意外的是,次日清晨,多家主流媒体主动报道此事,《人民日报》文化版刊发评论文章:《当喧嚣退场,真实才得以显现》。
而那个所谓的“非遗挑战赛”
,在舆论压力下悄然下架。
一周后,曹阳收到一封来自教育部的公函:邀请他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识课程”
编撰工作,并提议将《活着的尊严》系列作为视听教材试点推广。
他拿着信纸站在窗前,阳光洒在地板上,映出一道明亮的光带。
远处传来孩子们放学的喧闹声,夹杂着自行车铃铛的清脆响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