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伊布拉音宣布,这把复原的“夜语者”
将交由艾尔肯保管,并立下规矩:每年古尔邦节之夜,必须在此院中演奏一次完整版《归乡谣》,且首次公开演出须由艾尔肯亲授的学生完成。
“我不是为了永生。”
他在致辞中说,“我只是怕有一天,孩子们问‘什么是都塔尔’时,我们只能拿出博物馆里的标本,告诉他们:‘看,这就是曾经会唱歌的东西。
’”
仪式结束当晚,曹阳收到项目组消息:“失语之声”
数据库新增录入五十七项民间技艺,其中包括贵州苗族芦笙哨片秘方、青海藏族铜锣淬火工艺、广西瑶族竹鼓绷皮技法等。
更有意思的是,一名十九岁大学生寄来视频,讲述自己跟随外公学习侗族牛腿琴制作的过程,并附言:“以前我觉得这些老东西土,现在才发现,它们比我刷的短视频活得还久。”
他还看到一封来自新疆教育厅的公函:拟将维吾尔族传统乐器制作纳入中小学艺术实践课程,首批教材将以本次拍摄素材为基础编写。
手机震动,公众号后台跳出一条新留言:
>“老师您好,我是甘肃敦煌一名文物保护员。
莫高窟第220窟壁画上有一支唐代琵琶乐队,其中一把琵琶的形制现已失传。
>我们尝试复原多次均失败,因为它似乎使用了一种不存在的木材。
>但最近红外扫描发现,画中琵琶背面刻着一行小字:
>‘若有人识此音,吾当再奏一曲。
’
>您愿意来看看吗?”
曹阳望着窗外喀什的星空,轻轻回复:“我们已经在路上。”
他在日记本上写下新的一段:
>“原来所有的古老技艺,都不只是技术的延续,
>而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匠人在木头上刻下密码,
>等待百年后某个愿意倾听的人,
>用一把刀、一根弦、一滴泪,
>把沉默唤醒。
>我们跋涉千里,不是为了拯救过去,
>而是为了证明:
>那些被认为早已死去的声音,
>其实一直在等一个人,轻轻说一句??
>‘我听见你了。
’
>下一站,敦煌。
>再下一站,仍是未知。
>但只要还有墙壁记得旋律,
>只要还有孩子问‘为什么这样雕’,
>我们的红绳,就不会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