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不止是哭。”
苏晓雯调出数据库比对结果,“这种谐波畸变模式,只出现在极度压抑的情感宣泄中??比如战争后的集体悼念仪式。”
他们决定尝试唤醒它。
可问题来了:如何让一把千年古筝“流泪”
?
桑杰大师接到视频请求时,正在祁连山为一只病牛诵经。
听完描述,他沉默许久,才道:“你们错了。
不是我们要让它流泪,而是它要让我们看见自己的眼泪。”
“什么意思?”
曹阳问。
“所有会哭的乐器,都不为悦耳而生。
它们存在的意义,是逼人面对失去的东西。”
桑杰望向镜头,“去找那些还记得草原原来模样的老人。
让他们把手放在筝上,讲过去的故事。
不要录音,不要拍摄,只要真实。”
第二天清晨,曹阳带着团队走遍方圆百里。
他们找到了八位年过七旬的老牧民,每人一生放牧超过六十年。
这些人听说来意后,大多摇头:“现在的年轻人不懂,筝不是拿来弹的,是用来‘说’的。”
第一位老人叫格日勒,白发如雪,右手只剩三根手指。
他颤抖着抚摸筝身,开始讲述五十年前的一个夜晚:暴雨倾盆,闪电劈中敖包,族中最年轻的歌手抱着这架筝冲进雨幕,高唱安魂曲,祈求上天饶恕因贪猎而遭报应的部落。
那一夜,雷声与筝声交织,雨水如注。
后来人们发现,那歌手再没回来,只留下湿透的袍子挂在树梢。
他说完,眼角滑下一滴泪,正好落在筝尾刻字处。
众人屏息,只见那行“若有人能让它流泪”
的“泪”
字边缘,竟微微泛出润泽,仿佛吸进了那滴水珠。
第二位是盲眼的乌云其其格,她曾是草原上最美的长调歌者。
她不说话,只是将脸颊贴在筝面上,哼起一支没人听过的调子。
声音苍老却纯净,每一个转音都像风吹过山谷。
当她唱到“马蹄停在远方,再不曾归”
时,筝弦忽然自行震了一下,清越如铃。
第三位、第四位……每一位老人讲述完毕,筝身都会产生细微变化:漆面光泽渐显,狼眼松石泛起幽光,甚至那根最粗的玄色主弦,开始隐隐透出淡红血丝般的纹理。
第七天夜里,最后一场讲述结束。
九十岁的哈丹巴特尔拄着拐杖走近,他是当年随军西征后代,祖辈口传,这筝正是从敦煌一带带回,原属一位不愿降元的唐裔乐官。
那人临死前说:“此音不为征服者响,唯愿润故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