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起初杂乱无章,但在降噪处理后,一段对话逐渐清晰:
>“我们签了协议,政府说会安置所有人。”
>“可他们把我们赶出祖屋那天,连一张过渡房的钥匙都没给。”
>“孩子在学校被人叫‘拆迁户’,老师都不正眼看我们。”
>“后来我儿子跳楼了……就因为欠了三万块房贷。”
>“没人记得我们,没人听见我们。
可这土地记得。”
声音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一声闷雷般的轰鸣,仿佛整个地壳都在抽搐。
曹阳双膝跪地,掌心贴在滚烫的沙面上。
“你们的声音,我一直没敢听。”
他说,“我以为拍电影就是记录现实,可我只拍了表面的光影,却回避了背后的疼痛。
那些底层人物的故事,我总要给他们加个光明的结尾,好像这样就能安慰观众,也能安慰自己。
可真正的痛,从来不会因为一句‘希望还在’就消失。”
话音落下,沙地忽然轻微震颤。
一道幽蓝的光从裂缝中渗出,如同血管般蔓延开来。
他顺着光芒望去,只见不远处的沙丘缓缓塌陷,露出半截断裂的青铜号角,表面刻满与羊皮卷轴相同的声码纹路。
他小心翼翼将其挖出,拂去尘土。
号角末端镶嵌着一块暗红色晶体,形似心脏,微微搏动。
当他指尖触碰的瞬间,脑海中骤然浮现一幕从未见过的画面:
2008年汶川地震后的第七天,北川废墟之上,一位女记者蹲在一具孩童尸体旁录音。
她戴着耳机,手持麦克风,颤抖着问:“小朋友,你能听到姐姐说话吗?如果你能听见,请眨一下眼睛。”
没有回应。
她继续录:“我们知道你很勇敢,一路走好。
我们会记住你。”
录音结束后,她摘下耳机,才发现自己早已泪流满面。
而那一段音频,最终被剪辑掉,理由是“过于沉重,不利于社会稳定”
。
就在那一刻,远在甘肃的某座废弃广播站内,一台老旧发射机突然自行启动,将那段未公开的录音通过短波向全国发送。
信号持续了整整十三分钟,覆盖范围超过两千公里。
许多正在收音机前的人听到了孩子的呼吸声(其实是环境噪音),误以为真有亡魂回应,纷纷跪地祈祷。
而这,正是“雷骨”
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觉醒。
曹阳浑身发抖。
他终于明白,所谓“五音”
,根本不是什么神秘力量,而是人类集体情感的具象化投影。
它们沉睡于文化载体之中,唯有当足够多的人在同一频率上共振,才会显形。
他抱起青铜号角,连夜赶往莫高窟文物保护研究所。
李昭已在等候,身边站着三位年迈的学者,分别是民族音乐学、古代声学工程和敦煌壁画修复领域的权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