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不用“但是”
;用“和”
不用“与”
;用“把”
不用“将”
;用“就”
不用“便”
等。
浅显是幼儿文学作品语言的特征,但是浅显不等于词汇贫乏、干瘪无力,浅显也不等于说“小儿语”
。
作品中的语言是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的重要工具,语言丰富才能为幼儿提供可模仿的范例。
幼儿文学作品的语言需要做到浅显与丰富完美统一,浅而不薄,深入浅出,有丰富的内涵。
2.充分发挥动词的作用
幼儿普遍喜欢动作多的故事,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动词的作用。
如童话《小羊和狼》的结尾:“小花猫看准老狼的脸就是一爪子;小黄狗看准老狼的腿就是一口;白马看准老狼狠狠地踢了一脚;大象用鼻子把狼卷起来,‘呼’地一声就把老狼扔到很远很远的大河里去……”
作者用一系列动词去解说一个个生动活泼的场面,使故事达到了**。
幼儿听到这一段时,不仅注意力集中,而且有时情不自禁地拍起手来或模仿其中某一个动作。
该作品之所以能引起幼儿强烈的反响,动词运用得好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作品中,动词不仅用于说明动作,有时也可用于形容人的心理活动和神态。
如《瓜瓜吃瓜》故事中,“瓜瓜嫌那西瓜太小,生气了”
这句话,用动作来写:瓜瓜斜眼儿瞧一瞧那西瓜,噘起了嘴巴,心想:哼,这也叫西瓜?这眼睛一斜,嘴一噘,就把代表抽象意义的“生气”
一词写具体了。
为了加强动词的效果,运用动词时还要选择确切,注意变化。
如《小熊拔牙》中,形容小熊洗脸时写道:“先洗洗小熊眼,再擦擦熊嘴巴,熊鼻子抹一抹,熊耳朵拉两拉,熊头发梳三下。”
洗一个脸,用了“洗、擦、抹、拉、梳”
五个动词,表现出了小熊调皮、活泼、有趣的神态。
另外,运用动词的技巧还表现在巧妙利用动词的形象、重叠或重复运用上。
如“忽然,海上起了大风,小船一摇一晃,一摇一晃,好像一片小树叶,飘过来,飘过去”
,这两个“一摇一晃”
加上“飘过来,飘过去",就使小船的动态十分具体,产生很好的形象效果。
3.句子口语化
幼儿受认识事物水平的限制,他们最初只能认识某些事物的外部特征,在表达自己认识的时候,也多用简单句。
3岁以后,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能初步反映同时或先后发生的事件之间的某些联系或关系时,在语言结构方面,就逐渐出现了复合句。
但复合句在幼儿平时的口语中,所占比例不超过14,大量使用的还是简单句,而且在为数不多的复合句中,大部分是联合复句,关联词用得很少。
由于幼儿揭示事物关系的能力发展还不充分,代表抽象意义的连接词(关联词语)只有语法意义,没有具体意义,幼儿不易理解,复合句也就很少使用在自己的言语当中。
为幼儿写作品时,要注意到这些特点。
首先,幼儿文学读物中的语言要以简单句为主。
简单句易为幼儿理解和上口,适合他们的接受水平,特别是给3岁左右幼儿写的作品,更要如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