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哎呀!
他长叹了一口气,
又把渔网撒到大海里去。
没有心思看看金色的海螺,
远远地扔进蓝色的大海里。
当少年第二次又网起海螺时,作者把这些诗重复了一遍,仅仅把“远远地”
改为“更远地”
……强调了少年因打不到鱼而失望的心情。
反复并不是单纯词句上的重复,而是为了更好地表现故事的思想内容。
反复法的运用要服从于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不能单纯为重复而重复。
“循环式反复”
,是反复的另一种表现方式。
这种反复是故事转了几个弯后,仍旧回到原来的样子。
这个反复过程,不是单纯词句的重复,也不是单纯情节的重复,而是整个故事在反复中,逐渐使主题深化和突出的过程。
例如,《萝卜回来了》(方轶群)中小白兔找到萝卜后送给小驴,小驴送给小羊,小羊送给小鹿,小鹿又送给小白兔。
在送萝卜的过程中,不仅情节一次次地重复,而且每个动物的心理活动也一次次地重复:“雪这么大,天气这么冷,小×在家里,一定没有东西吃了,我把这个萝卜送给它吃吧!”
这段话重复了三次,每次只是把动物的名字改一下,其他的语句完全一样。
经过这样的反复,就把故事中反映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主题思想凸显出来了。
2.三段法
故事发展的“三段法”
,也是童话的传统手法之一。
民间童话运用这种手法非常普遍。
例如,在《金色的海螺》(阮章竞)中,少年三次入海,请求“海神娘娘”
不要让他和海螺分开。
“海神娘娘”
三次考验少年,一次比一次厉害。
但少年毫不动摇,最后终于获得了胜利。
“三段法”
不是无意义的重复,而是为了更加突出、完整地表现人物的性格。
另外,如《灰姑娘》(民间童话)、《金鸡冠的公鸡》(阿·托尔斯泰)也都运用了“三段法”
。
3.对照法
对照法是在主要描写正面事物的时候,同时描写反面的事物,把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行为、方法和命运在强烈的对比下,使读者获得深刻的印象。
写正面的时候,突出了反面,写反面的时候,也突出了正面,互相衬托,互相渲染,使得色彩更加浓厚,效果更加强烈。
例如,《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普希金)中老头和老婆的对比,《马兰花》(任德耀)中姐姐和妹妹的对比,就使人们对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有深刻的感受。
以上几种传统的表现手法是我们应该继承的,但是这些表现手法的利用是有条件的,只有当它们还能适应于表现新的内容时,才适合运用。
四、童话的分类
(一)从童话的来源上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