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另外,他在创作中,还很注意把科学和生活结合起来,常借用幼儿熟悉的生活现象来比喻科学知识本身,如《空气》(高士其):
电灯泡说:
空气啊!
我们需要你的氩。
有了你的氩,
我们电灯泡就不会发黑,
而且显得更白更亮。
霓虹灯说:
空气啊!
我们需要你的氖。
当电流通过氖的时候,
就会发出橘红色美丽的光辉。
[2]
以上这些描写不但正确,而且形象生动,使科学和文学的结合达到了相当高度的和谐。
三、科学故事
科学故事是以简短的故事形式来传授各种科学知识。
它们有的是反映科学家、发明家的故事,有的是通过故事情节、人物讲述反映有关动植物的生活习性、自然现象中的科学道理、科学技术发明和发展,以及社会现象等知识。
科学故事要有故事性,但故事又不是目的,而是作为刻画人物和阐述科学知识的一种手段。
精确的科学知识要与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结合起来,即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局等,都要与科学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在现代科学故事的创作方面,有成就而且对我国影响较大的作家是苏联的伊林和瑞特珂夫。
早已被译成中文的《在你周围的事物》是一本科学故事集,是伊林的代表作之一。
书中的故事大多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题材。
它们虽然是人们在生活中常见的,但是经过作者有趣的介绍,又会觉得生疏,吸引着孩子们愿意把书读下去。
如铅笔,很多孩子,甚至大人都说它是铅做的,但是看了故事以后,才明白铅笔原来是用石墨做的,里面还有黏土。
而后又追溯到铅笔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原来在用石墨做笔之前,古人确实用真的铅条写过字,这样就把铅笔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了。
书中还很注意让孩子们认识常见的东西是怎么造出来的。
故事中常常引导孩子们从练习本联系到森林;从一把小折刀联想到矿石。
伊林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很注意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思想教育。
如在森林的故事中,描绘了一个自以为聪明而实际十分无知愚蠢的德国林务官,讲述了他如何整理森林,怎样把他认为多余的东西——矮树丛、杂草、落在地上的树叶、枯木等烧光砍掉,结果过了两三年,森林里的树木都干枯了。
因为林务官清除的是森林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矮树丛和杂草上住着各种鸟类和昆虫,矮树丛被砍光,鸟类飞走,各种害虫拼命繁殖,进攻树木,森林就这样被毁坏了。
伊林用这个故事形象地告诉小读者:森林的概念是什么,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着的。
要保护森林,就得保护鸟类。
这个故事寄寓着很丰富的知识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我看见了什么》(瑞特珂夫),是为3~6岁幼儿写的科学故事集(有中文译本)。
这本书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人们称它为幼儿百科全书,作者称它为“描写东西的书”
。
全书虽然是由一个个小故事组成,但它是由一个小主人公阿辽沙的旅行活动贯穿起来的,即由他的所见所闻,由他提出问题后得到的解答来传授自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知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