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3.表现手法选择
电视新闻的表现手法非常多,比如电视画面、现场报道、同期声、解说词、音乐、特技、字幕等。
如何才能让新闻好看、并能让观众看懂?应根据已经掌握的新闻素材以及表现的需要,对表现形式进行选择、组合。
下面是2005年7月20日播出的《落实科学发展观——东北振兴》系列之《东北港口群:从“抢位”
争斗到“抱团”
发展》就是这样一条形式灵活的报道:
主持人:在渤海湾,有一支由五条集装箱船组成的内支线船队,伴随着东北经济的发展,船队也亲历了辽宁沿海港口从“抢位”
争斗到“抱团”
发展的进程。
新闻现场:远峰号靠岸过程
字幕:大连港第9泊位21点18分
田佳平(本台记者):随着我身后这条远峰号的靠岸,今年上半年,大连港的内支航线船舶已经完成了5万标准集装箱的运量。
这5万标准集装箱虽然只占大连港外贸集装箱吞吐量的7%,但它拉开了辽宁沿海四个港口合作共赢的序幕。
解说:(从港口监控室显示器上田佳平出现的图像拉到大连港码头工人关兴洲身上)
所谓内支线就是相对国际主航线而言的国内短途航运线。
坐在码头监控室里的关兴洲,已经在这里工作了十多年,他的工作就是安排内支线集装箱船的进进出出。
关兴洲:这个内支线就是将营口、丹东等港出口的货物用集装箱集中到大连再送出去,实际就是发挥一个“百川纳海”
的作用。
解说:(图表辅助:四大港地理位置距离的关系,内支线航线图)
东北地区的四大出海口大连、营口、丹东、锦州港虽然都坐落在辽宁沿海,但是国际性的集装箱班轮只停靠像大连这样国际班轮密度大、航线多的基本港。
可是同处辽宁沿海的港口地位,每个港口都怀抱着“大港”
的梦想,有些港口甚至舍近求远,把自己为数不多的集装箱送到韩国釜山等港口中转,也不愿到大连港。
竞争的激烈,让大连港从全国第二大港口滑落到第七位!
辽宁沿海其他港口排名也在逐年下降。
2001年,大连港租来一条船开通了环渤海湾第一条集装箱内支线,主动将这些港口的外贸集装箱收集过来中转到世界各地,只收取比陆路运输低廉得多的费用。
关兴洲:刚开始,只有一艘船,还装不满,那真是急!
李赢(大连环渤海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经理):亏本也要干,我们看好的是这个市场的长远发展。
解说:大连港这一大胆的做法,周围的兄弟港口并不买账,航线开通不久,营口港首先就对这条航线说了“不”
。
内支线被迫停航了,原本从营口装船的外贸集装箱不得已又从陆路送到大连装船,可营口港并没有从中受益,相反自己的集装箱吞吐量迅速减少。
货主也因为增加运输费用而抱怨营口港。
曹应峰(营口港集装箱发展公司总经理):毕竟陆运和海运的成本还是有差别。
解说:正是这种不合作带来的损失,让营口港看到了合作带来的好处。
内支线停航两个月后……
李赢:(营口)回过头来主动到大连,希望我们这条航线继续开。
解说:很快,内支线重新开通了。
大连港水深港阔、国际班轮多,营口、锦州港更靠近腹地、运输成本低,两者联手让优势得到了互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