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如“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的实验研究”
,仅将教师的指导策略这一因素作为自变量,即为单因素实验。
又如“运用‘开放式’提问促进幼儿发散性思维发展的实验研究”
、“‘计算活动生活化’活动方案的设计与实验研究”
、“幼儿生成问题与教师回应策略的研究”
等,都属于单因素实验。
多因素实验又称组合变量实验。
指在实验过程中,操纵两种或两种以上自变量的实验。
该类实验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因果关系往往是多因一果或多因多果,实验中要操纵的实验因子较多,实施要求较高,故而难度较大。
如“5~6岁幼儿韵律活动的实验研究法”
以音乐主题和律动榜样为自变量,研究幼儿律动能力(随乐能力、动作及其组合、创造性表现)的发展[6],即为双因素实验。
如果再增加自变量,即为多因素实验。
实验变量越多,实验越接近日常教学情况,但对实验控制的要求就会越高,难度也会越大,因此,多因素实验的设计方案要求极为精细。
(四)前实验、准实验与真实验
按照对实验的控制程度,实验研究法可分为前实验、准实验和真实验,这三种实验研究在教育研究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前实验通常是一种在完全自然条件下的研究。
该类型的研究对被试不作专门的选择,实验中往往不设对照组,可以操作自变量,具有实验研究的最基本要素实验因子和测量,但对无关变量缺乏严格控制,误差较大,难以验证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所得结论具有或然性,可靠性低,是一种不规范的实验。
也正是由于前实验的以上特点,决定了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或研究者随时可进行一些尝试性研究,有利于教育工作者灵活地进行教育思考与改革探索,因而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
准实验是接近科学实验却又对实验变量控制不十分严格的研究。
该类型的研究未随机分配被试,一般按现存班级进行实验,有实验组和控制组,自变量有时无法有效地加以操纵,无法完全控制无关变量,因变量的观测不一定经过专门设计,往往采用常规测验和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因而实验效果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这种方法非常适合现场实验,较为真实。
真实验又称标准实验,是按照实验的科学性要求严格控制变量的研究。
该类型研究能够随机抽取与分配被试,被试具有代表性和同质性,能够系统地操纵自变量,严格地控制无关因素,能够准确地揭示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具有很好的教育效度。
但由于教育活动的复杂性,实验研究法要完全控制三种变量是难以做到的,在教育研究中只能通过实验设计最大限度地实现实验的规范性。
可以说,严格意义上的真实验几乎是一种理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