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4.自我暴露
有经验的研究者会在访谈中适当的时候以恰当的方式暴露自己。
自我暴露是指研究者就对方所谈的内容,通过叙述自己相似的经历或经验作出回应。
这可以使被访者了解到研究者曾经有过和自己类似的感受,从而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使访谈气氛轻松、平等。
例如,“我平时也……常常会……”
,但是这种自我暴露要注意恰当的时机,以免喧宾夺主。
(四)记录
访谈的目的是收集研究所需要的资料,而资料来自于研究者的现场记录。
现场记录的质量,直接影响研究的最终结果。
当被访者同意接受访谈后,研究者要找一个利于交谈、便于观察对方行为和便于书写记录的位置,随即进行访谈。
访谈过程中,如果需要录音或录像应先征求被访者意见。
一般来说,如果被访者没有异议,条件也允许,最好能对访谈内容进行录音或者录像。
1.人员记录
一般来说,个别访谈必须是研究者亲自作记录;集体访谈中,可以安排专人记录。
现场记录主要是记录被访者所说的内容。
有时也可以记录研究者在访谈过程中看到的,如访谈环境、被访者的行为、表情、反应等;有时还可以记录下研究者在访谈现场的感受和体会。
用笔记录要注意提高笔记速度,事后要及时进行整理,把记录不完整的内容补充完整,把没有记录下来的补上,同时也不要一味埋头记录而忽视了适当的回应。
2.机器记录
某些时候,由于一些原因研究者的笔记难以获得完整的谈话记录,为了获得更完整的信息,在征得被访者允许的前提下,可以借助一些设备来辅助访谈。
这样可以避免研究者笔记的误差,整个访谈情境可以重复、再现,便于日后资料的分析和整理。
研究者也可以不必为笔录而分心,可以专注于谈话内容。
使用辅助设备时,要事先检查设备是否运转正常;如果是录音器材要放在距离被访者近一些的地方,保证音质清晰;如果是摄像器材,要放在被访者稍侧面的位置,避免被访者产生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五)非语言行为
访谈过程中,交谈双方除了有语言行为,还有各种非语言行为。
如外貌、衣着、动作、面部表情、眼神、谈话距离、沉默时间长短、说话的音量等。
双方的非语言行为可以提供很多重要的信息,能有力地反映被访者的情绪体验。
一般来说,被访者在说话的时候会表现出相应的非语言行为,如高兴时会笑,伤心时会哭。
如果被访者的非语言行为与其语言表述之间矛盾(谈论痛苦的经历时,脸上却是轻松、开心的表情),这便为研究者验证被访者所说内容的真伪和了解被访者的人格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因此,在访谈过程中,研究者可以对被访者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进行关注,同时作出一些简短的记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