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二、质的研究的含义与特点
banner"
>
(一)质的研究的含义
质的研究,在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及新加坡,有人将其译为“质性研究”
、“质化研究”
、“定质研究”
等。
陈向明博士认为:“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取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2]这个定义是对质的研究者从事研究的具体实践进行描述和总结。
(二)质的研究的特点
一般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把握质的研究的特点。
[3]
1.自然主义的探究传统
质的研究源于人类学的民族志研究,强调在自然情景下对被研究者“生活世界”
以及社会组织的日常运作进行考察。
研究者必须与被研究者有直接接触,在当时当地面对面地交往。
研究者本人就是一个研究工具,在长期的实地考察过程中,了解研究对象的日常生活的状态和过程、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以及这些环境对他们的影响。
自然探究的传统要求研究者注重社会现象的整体性和关联性。
在对一个事物进行考察时,不仅要了解该事件本身,而且要了解事件发生和变化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该事件与其他事件之间的联系。
对部分的理解必然依赖于对整体的把握,而对整体的把握又必然依赖于对部分的理解——这便形成了质的研究中的“阐释循环”
。
2.对意义的“解释性理解”
质的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研究对象的个人经验和意义建构作“解释性理解”
,因此要求研究者站在研究对象的立场,“将心比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