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第一节实验研究法概述
banner"
>
一、实验研究法的含义
(一)实验研究法的定义
实验研究法是从两条基本线索发展起来的:一条是受自然科学实验方法的影响,将自然科学实验的方法直接引入教育,从而探究教育发展的内涵与规律——即实验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最早出现于物理学研究,19世纪引入生物科学研究,19世纪末开始大量运用于心理学研究,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运用于教育研究,在20世纪初产生了以梅伊曼和拉伊为代表的实验教育学派,形成了对教育问题进行实验研究的一种潮流。
另一条是从一般的教育活动本身分化发展而来,从而推动着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即文艺复兴时期后,受自然科学实验思想的影响,在人文主义思想指导下,形成了颇有声势的教育实验运动,如裴斯泰洛齐创办孤儿学校,蒙台梭利创办幼儿之家,福禄贝尔创办的第一所幼儿园——多科幼儿园,杜威的芝加哥实验学校,我国陶行知、晏阳初、梁漱溟等的教育实验改革等。
以上两条基本发展线索,决定了实验研究法既要模仿自然科学,强调数学工具的运用,强调假设的科学性、论证的严密性以及控制的精确性;又要注重教育的自然环境,强调研究目的的应用性、实验的人文性、对象的整体性以及研究方法的质的性质。
概括地说,实验研究法就是指研究者在教育实践中按照研究目的,以一定的理论假设为指导,合理地创设或控制一定的条件,有计划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之间因果关系,揭示出教育规律,进而指导教育实践的一种研究方法。
一个规范的实验研究应该包含三个基本要素:一定的理论和假设;人为地控制某种因素;探讨某种因果关系。
(二)实验研究法的特征
1.实验研究法本质上属于科学实验
实验研究法不同于观察研究和调查研究等其他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观察和调查是在自然的教育环境中考察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而实验研究法则是以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提出假设为起点,强调运用科学的方法人为地控制某种教育因素,希望使另外一些因素发生变化,最终揭示教育现象间的某种因果关系。
实验研究本质上是科学实验,具有科学实验的基本特征:
(1)揭示因果关系是实验研究的任务。
调查研究、观察研究揭示的是“是什么”
、“怎么样”
的教育问题,侧重于发现存在的问题或归纳和推论出教育及其因素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主要是对自然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描述、归纳与分析,不能主动操纵、干预研究对象,对于教育各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往往难以作出确切的判断;实验研究的任务则在于揭示事物或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寻求假说命题“若A则B”
的真确性,进而为指导教育实践提供理论和操作程序支撑,是揭示教育各因素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方法。
例如,通过观察或调查法,可以归纳或推论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绘画课程上的心理及行为表现,教师教学的理念与行为方式等,但要研究认知绘画课程与幼儿视觉认知能力发展的因果关系,则必须通过实验研究法才能完成。
(2)提出假设是实验研究的前提。
假设是研究者在研究前对所研究问题的规律或原因作出的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解释,是对于研究涉及的主要变量之间关系的理论设想。
实验研究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首先就要通过假设的形式对于因果关系展开预测,然后围绕假设设计与操控实验,最终用实验结果验证或修正研究假设,从而揭示教育因素间的因果关系。
例如,“认知绘画课程促进3~6岁幼儿视觉认知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法”
就是围绕“以涂鸦、添画和记忆想象画为基础建构认知绘画课程;以涂鸦、添画和记忆想象画为基础建构的认知绘画课程能够促进幼儿视觉认知能力的发展;以涂鸦、添画和记忆想象画为基础建构的认知绘画课程具有年龄特征”
的理论假设展开的。
[2]
(3)控制条件(变量)是实验研究的关键。
实验研究是对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为了实现揭示或验证因果关系的目的,研究者必须通过恰当的方式对教育实验加以控制。
虽然观察与调查中也有控制条件,但它们的控制是在不影响研究对象原始状态的前提下等待现象的自然出现;而实验研究法中的控制条件则是研究者通过人为地干预、控制现象发生的条件和进程,有意识地变革研究对象某一方面的条件,并在实验过程中使实验的其他条件保持恒定,以得到自己所要的结果。
例如,“认知绘画课程促进3~6岁幼儿视觉认知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