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同时由于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出现了生长速度逐年加快,发育和成熟提前的“长期加速趋势”
,所以,生长发育标准又是暂时的,每5~10年需要重新修订一次。
(三)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方法
1.指数评价法
指数评价法是指根据人体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用数学公式编成指数,以评价发育水平、体形、体质或营养状态的方法。
常用指数有以下几种。
(1)身高体重指数:体重(克)身高(厘米),又称“克托莱指数”
(Quitlet),它反映了体重与身高之间的比例关系,指数大则说明体重相对较大。
(2)身高胸围指数:胸围(厘米)身高(厘米)×100,是一个体质指数,它反映了儿童胸廓的发育情况以及胸围与身高之间的比例关系,指数大则说明胸围相对较大。
粗壮型的儿童该指数较高,瘦长型则较低。
(3)身高坐高指数:坐高(厘米)身高(厘米)×100,是指身体上下长度的比例。
随着年龄的增加,上身所占比例逐渐减少,下身所占比例逐渐增加。
肢体发育与躯干发育异常的儿童,该指数异常。
(4)BMI(BodyMassIndex):体重(千克)[身高(米)]2,该指数旧称Kaup指数,原来较多运用于学前儿童营养评价,实际含义是单位面积中所含的体重数。
它既能反映一定体积的重量,又能反映机体组织的密度。
(5)Rohrer指数: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7,该指数表示单位体积的充实程度,反映肌肉、骨骼、脂肪和内脏器官的发育状态。
该指数在反映体形的胖瘦程度上比较敏感,被广泛应用于营养状况评价。
2.离差评价法
离差评价法是评价儿童发育较常用的方法,是将个体儿童的发育数值与作为标准的均值及标准差比较,以评价个体儿童发育状况的方法。
它根据某一指标数值与均值差异的大小和高低,判定儿童发育是良好或低下。
离差评价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等级评价法。
用标准差与均值相离的远近划分等级,即以均值为基准值,以标准差为离散距,制成生长发育评价标准。
评价时将个体各项指标的实测数值与当地发育标准中同年龄、同性别相应指标的均值作比较,从而确定单项发育等级。
各国学者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所分等级不完全相同,但均以正态分布原理划分。
我国常用五等级评价标准。
等级评价法常用的指标是身高和体重。
个体儿童的身高、体重数值在标准均值±2s范围内,均被视为正常,大约95%的儿童均属于该范围。
在标准均值±2s以外的儿童也不能一概判定为异常,必须在定期连续观察、深入了解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况再作结论。
等级评价法的优点是能直观地反映幼儿发育的状况,简单易行,可看出托幼机构中各种不同发育水平人数的比例,对评价机体儿童的营养水平、健康和发育状况有一定价值。
但等级评价法只能对单项发育指标评估,不能对个体幼儿发育的均匀程度做出正确判断,也不能对幼儿的生长动态进行评估。
(2)曲线图法。
曲线图法的原理和等级评价法一样,它将当地不同性别各年龄组的某项发育指标的均值、均值±1个标准差和均值±2个标准差分别标在坐标图上,连成5条曲线,即构成身高发育标准曲线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