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显然,孔子把学习过程划分为立志、学、思、习、行等阶段。
孔子的学习过程阶段说在《中庸》一书中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中庸》引用孔子的话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其把学习过程分成五个步骤:学、问、思、辨和行。
这里的五个阶段与孔子提到的几个阶段思想是一致的。
只是把“思”
的阶段又细分为“审问”
“慎思”
和“明辨”
三个阶段。
结合《论语》和《中庸》的论述来考察孔子的学习过程阶段说,可以看出孔子将学习过程划分为七个阶段:立志、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时习、笃行。
用现代的话来说,立志就是激发学习动机,博学就是多见多闻,审问就是多问多疑(不是怀疑一切),慎思就是学思结合,明辨就是形成明确的概念,时习就是及时练习和复习,笃行就是学以致用。
孔子关于学习过程的七个阶段的观点,虽然是一种古典语言的表述,但内容有一定的道理,基本符合学习的具体过程,只要我们善于批判继承,这个观点仍具有现实意义。
(二)学习过程的信息加工模式
自从信息论、控制论和计算机模拟被引入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中,心理学家们尝试用信息加工(IP)理论来模拟学习过程的结构。
他们把学习过程分成若干阶段,每一个阶段需要进行不同的信息加工活动。
有些学习阶段发生在学生大脑内部,和外界几乎没有交互,其他人和物都无法了解内部的行为和变化,从而无法记录发生的过程;有些学习阶段存在学生和外界的交互,根据交互过程中的行为和对象反应等,能够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信息。
美国心理学家加涅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流程。
学习者从环境中接受刺激,这个刺激推动受纳器(听觉的、视觉的等),并产生神经信息。
当这个信息进入感觉登记器后,维持很短的时间(大约为百分之几秒),感觉登记器所记载的信息并不都能持续到学习加工的以后阶段,只有那些能引起注意的对象才能被知觉到,这通常被称为选择性知觉。
被选择的注意会进入短时记忆,保持有限的时间,一般是20秒,并有待复述。
当信息被有意义地加以编码,变成一个概念的或有意义的模式时,信息会进入并存储在长时记忆中,信息发生了关键性的转变。
有研究表明,这种储存是持久的,到此完成了“学”
的过程。
为了证实所学习的东西,必须从长时记忆中进行检索,于是产生搜寻的过程,继之为检索的过程。
寻找出的信息又回到了短时记忆,被视为一种“工作的”
或“有意义”
的记忆。
反应发生器从这个结构或直接从长时记忆中发生作用,产生了适当的反应组织,发出信号,推动反应器,表现为人类的动作,实施“习”
的活动。
学习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反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