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荣格(Jung)根据长期的临床经验,认为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心理类型——内倾的和外倾的,人们是用这两种相反的方式来看待世界的。
外倾者的行为主要指向外部世界的各种事件,他们的思维受客观事实支配。
与此相反,内倾者往往是根据个人的价值观和标准来评判外部事件的。
内倾者的思维受个人对事物的理解和看法影响,甚至为它们而困惑。
持两种极端的思维方式会产生一些弊端。
极端的外倾者,往往因纯粹经验性事实的堆积而致使思维匮乏,从而也窒息了这些事实的意义;而极端的内倾者,则强迫把种种事实置于它映象的阴影之下,或完全忽视这些事实。
在荣格的理论中,每个人都具有内倾和外倾的倾向,只不过是某一种特征在个人的行为和有意识思维中占主导地位,而与此相对的那种特征处于无意识中,像阴影一样继续存在。
荣格指出,个体选择某种特定的看法,或注重这种看法的某一方面,都部分地反映了他的个性。
艾森克等人对内倾与外倾的一些实验结果表明,在学术性方面,内倾明显优于外倾,因为内倾者很可能不为他们对社会活动的兴趣而分散精力,保持注意的时间更长些,长时记忆也比外倾者更强些。
有研究也发现,内倾者在大学入学考试时比外倾者的成功率高。
上述实验主要是在年龄大些的学生中和在某些学科领域中进行的。
后来,有心理学家发现,在小学里外倾者的成绩始终比内倾者好些,而到13岁后,这种关系就不大明显了。
此外还有研究证明内倾的男孩和外倾的女孩在学习上往往比较成功。
可见,内倾和外倾的性格与学生学业成绩之间确实存在着关系,但这种关系并不是直接的。
从上可知,认知风格与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学业成就有紧密关系,当学生在认知风格得以顺应的学习情境中时,其认知活动开展得会更有效,学习表现和学业成绩都会较好。
但当他们处于与认知风格不相适的学习环境、学习活动中时,则较难取得相适情境中那样突出或有效的学习发展。
因此,对学习者的认知风格进行适时测试和了解,并根据相应的认知风格组织学习活动、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和策略,对关注和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相当重要。
4.整体性和系列性
英国心理学家帕斯克(Pask)对学生怎样学习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试图发现学生在学习策略方面的重要差异。
他让学生对一些想象出来的火星上的动物图片进行分类,并形成自己的分类原则。
当学生完成分类任务后,让学生报告他们是怎样进行这项学习任务的。
结果发现,学生使用的假设的类型以及建立分类系统的方式,都表现出一些有趣的差异。
有些学生把精力集中在一步一步的策略上,他们提出的假设一般来说比较简单,每个假设只涉及一个属性。
这种策略被称为“系列性策略”
,也就是说,从一个假设到下一个假设是呈直线的方式进展的。
而另一些学生则倾向于使用比较复杂的假设,每个假设同时涉及若干属性。
这种策略被称为“整体性策略”
,就是指从全盘上考虑如何解决问题。
采取整体性策略的学生在从事学习任务时,往往倾向于对问题将涉及的各个子问题的层次结构以及自己将采取的方式进行预测,做到未雨绸缪。
而且,他们的视野比较宽,能把一系列子问题组合起来,而不是一碰到问题就立即着手一步一步地解决。
他们往往从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着手,并且对趣闻轶事特别关注。
所以,他们采取的方法有点类似于小说家或新闻记者常用的方式,而不是科学家们常用的方式。
采取系列性策略的学生,一般把重点放在解决一系列子问题上。
当他们把这些子问题联系在一起时,十分注重其逻辑顺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