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科学·精致·理性
banner"
>
——对“尝试教学法”
及中国教学改革的思考
余慧娟
我对“尝试教学法”
早有耳闻,但多停留于字面的理解,心里还常疑惑,怎么“尝试”
也能成为一种“教学法”
吗!
学习本来不就是一种尝试吗?
近日重温近30年来中国教学理论与实践发展的一些历史,才发现,“尝试教学法”
不但是一种教学模式,更代表了一种有生命力的思想。
可以说,不了解中国的文化背景与教育传统,就不可能感受其深刻意义,也不可能理解其30年来为何能经久不衰。
30年来,尤其是近10年、20年来,众多教学改革风起云涌,最引人关注的那些,竟然都能从“尝试教学”
那里找到渊源。
从分析对比中,我更深刻地感受到,“尝试教学法”
作为“以人为本”
思想的一个表达,其发展、变化(包括诸多变式),反映了中国教学改革中的一些趋势和教育面临的主要矛盾。
正是这些矛盾力量的对比,在决定着我们教学改革的走向。
结合当下中国学校教学改革的现状,笔者谈些不成熟的思考,以求教于大家。
一、依靠经验还是对规律的理性判断?——中国教学改革“科学意识”
的觉醒
据邱学华先生介绍,第一篇“尝试教学”
的论文,发表在1982年的《福建教育》上,“引起小学数学教育界很大的反响”
,“全国许多地区纷纷开展实验”
。
这是他20世纪60年代就在思考研究、70年代自己试用、1980年后进行教学实验的成果。
任何事物的诞生都有其深刻的背景。
从20世纪中叶至今,撇开“文革”
的断层,教育教学改革的活跃期有两个,一是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二是从2000年以后至今。
其间涌现出一大批有影响力的教育教学实验与改革尝试。
有意思的是,这些改革实验,包括尝试教学法在内,都极为相似,归结起来,其核心都只有一个——把人从学习的被动状态中解放出来。
卢仲衡先生的“自学辅导教学实验”
,目的是培养自学能力,基本程序为“启发—自学—小结”
,这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先讲后练”
模式截然不同。
段力佩校长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