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尝试教学理论是对中国教学思想的逻辑发展和教学实验的高度概括。
中国经典文化源头《易经》的“蒙”
卦有“匪我求蒙童,童蒙求我”
,即“不是我需求于无知的幼童,而是无知的幼童需求于我”
。
因此,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在前,教师引导学生练习与讨论,就在情理中。
中国也是世界最早的教育学专著《学记》受《尚书·兑命》“敩学半”
(教人学习和自己学习,所得益处是相等的)的启发,明确提出“教学相长”
(教和学互相推动进步)的原则。
这实际上可视为尝试教学理论“先学后教、先练后讲”
的渊源。
中国最早的伟大教育家孔子最闪光的教学思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亦即“先愤后启,先悱后发”
,实质上是“先试后导”
的最初表现形式。
孟子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尝试”
的教育家,他最欣赏的教学原则乃是“自求自得”
。
近代学者胡适明确提出“自古成功在尝试”
,其“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
即暗示人们要敢于尝试、善于尝试。
陶行知主张学生早尝试,当代教育大师叶圣陶则归纳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尝试方法。
尝试教学理论是对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尝试错误”
说的改造与发展。
邱学华从1980年开始实验尝试教学法,用10年活生生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能在尝试中学习”
;从1990年在更大规模教学实验的基础上主要思考“教师不先教,学生尝试能否成功”
,积10年左右时间得到的结论是“尝试能成功”
;进入21世纪,伴随国家大力加强创新精神的培养,继续开展纵深实验,验证了“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
的命题。
在教学实践上摸索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可操作性经验,并引起教育实践界的竞相模仿、效法,可能屡见不鲜,但像邱学华一步一个脚印地既吸收教育思想精华,又有根有据地提出创新性观点的,还非常少见。
(二)尝试教学理论在总结长达60年教学改革实践的平台上走出了不断发展的健康轨迹
邱学华甘于寂寞,60年如一日与科学的教学改革实验相伴,以小学数学为平台,以尝试、成功、创新为基本理念,以尝试教学法为核心,从根本上抓住了教学的本质:问题—尝试—合作—引导。
他在教育实践上经历了五次飞跃,也在教学理论上有了五次发展。
这既需要时间的漫长等待,更需要头脑的不断创新。
他16岁做教师萌发研究小学数学的理想,30岁凭借教育理论的指导在华师大附小实验成功,40岁逆境中坚持实验,50岁尝试教学法受到教育界的关注,60岁尝试教学理论得到教育界的认可,70岁之后着力探讨尝试与创新的关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