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四、本书的思路和结构
banner"
>
先简要说明本书使用的“大学”
概念。
从起源和发展史看,大学一般有多个学科,文、法、神、医四个学院是中世纪大学典型的学科设置。
民国期间多数时间(1917—1928年除外)规定大学包括至少两个学科方可设置,例如,1929年7月,国民政府《大学组织法》:“大学分文、理、法、教育、农、工、商、医各学院”
,“凡具备三学院者,始得称为大学”
。
所以,大学有综合性和多学科的特点。
1952年院系调整尽管突出了专门学院的重要性,并将其地位提升到与大学并列,但被称为“大学”
的高校仍然是多学科的。
20世纪80年代,我国出现很多单科大学,而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院校合并,很多单科大学(如医科大学)并入多学科大学。
本书使用的“大学”
概念,不特别强调综合性和多科性,主要指以四年制本科教育为主,且有研究生教育的高等学校,不以专科教育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和没有研究生教育的本科高等学校为重点。
科学研究不是后一类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在教育方面,它们与大学承担的责任也不完全相同。
本书的基本问题是:在变革时代,大学如何坚持核心使命和坚守核心价值?
大学是学术性机构,学术活动是大学的基本活动。
大学的核心使命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和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大学的核心价值是理性精神。
所谓“理性精神”
,就是尊重事实和逻辑,坚持真理。
一般认为,大学职能,除教育和研究外,还要为社会提供服务。
但三项职能并不在同一层面上。
提高其教育和研究工作的社会适应性,是大学服务社会的主要方式;在一般情况下,为社会服务,不过是大学教育和研究工作的具体应用。
尽管大学为回报社会,经常从事一些旨在直接满足社区和校外机构具体需要的工作,但非学术性社会服务很少存在。
所以,大学通过学术性活动服务于社会,这是大学机构的特点决定的,符合大学的核心价值。
大学在学术活动中坚持理性精神,需要一定的保障条件,最主要、最直接的保障条件是保护教师的学术自由和大学的学术自治。
“质量”
和“效率”
也是现代大学教育的关键词,在管理中引入市场机制不仅是提高大学教育质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径,也可以提高大学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
民主社会是现代大学的基本背景之一,这意味着,大学必须积极回应民主社会中更多公民对平等地接受大学教育的要求。
图示如下:
图0-1本书的思路和结构
本书主要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责任。
大学教育是一种社会事业,要承担社会责任。
相对来说,传统大学教育的社会责任较为简单,主要限于探索知识,培养精英。
但人们说现代大学教育从社会的边缘走向了社会的中心,要承担更为重要、更为多样的责任,比如,为青年人提供更多的、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和专业发展,为社会发展提供知识和智力支持,保存和传承文化,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帮助,等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