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1][美]国家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国家在危机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A].瞿葆奎(主编),马骥雄(选编).教育学文集·美国教育改革[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586-617.
[2]赖斯·莱维多.新自由主义的高等教育议程[A].[英]阿尔弗雷德·萨德-费洛,黛博拉·约翰斯顿.新自由主义:批判读本[C].陈刚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214.
[3]亨特.充当一种志业的人格:人文学科的政治理性[A].[美]依曼努尔·华勒斯坦等.学科·知识·权力[C].刘健芝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155-156.
[4]同上,第156页.
[5][加]大卫·杰弗里·史密斯.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M].郭洋生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40.
[6]关于全球化时代国家权力的衰弱,JamesN.Rosenau提出5个理由:第一,后工业时代微电子科技的发展缩短了各国间社会、经济和政治的距离,也促进了思想、意象、货币、信息的全球流动,因而大幅度地增进了人与物的跨国相互依赖;第二,空气污染、恐怖主义、毒品交易、金融危机及艾滋病等跨国问题的出现;第三,除了以上跨越国界的新问题,原属国内问题(例如农产品市场和劳动生产力)的国际化、人们不再像以往那么听从政府的管理等,都使国家解决问题的能力日益衰弱;第四,国家力量的衰微导致去中央化的发展趋势,和以往国家的强势作为形成强烈对比;第五,全球性的相互依赖扩展了各国人民的视野,并强化其反省能力,使其更不易臣服于国家的权威。
戴晓霞.全球化就国家(市场)关系的转变:高等教育市场化脉络分析[A].戴晓霞,莫家豪,谢安邦.高等教育市场化[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0.
[7]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开始的时候,各国政府都制定了一些应对措施。
然而1998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专家飞往这些国家,几天后便提出了全新的预算,要求取消补贴,控制(或放开)价格。
结果是,民族国家的合法政府,却不得不执行未得到合法性认证的跨国组织的计划和意图。
乌尔里希·贝克.全球化时代民主怎样才是可行的?[A].[德]乌尔里希·贝克,尤根·哈贝马斯等.全球化与政治[C].王学东等译.中央编出版社,2000.37.
[8]照前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诺布尔(DavidNoble)的说法,美国企业高等教育论坛是“由工业界的总经理和主要的科研型大学的领导们发起成立的。
这个组织的另一个主人便是美国教育委员会(AmeriEdu),该委员会是一个高等教育贸易协会,成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那时至今,一直在大学里推行企业和军事议程。”
[加]大卫·杰弗里·史密斯.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M].郭洋生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59-60.
[9]赖斯·莱维多.新自由主义的高等教育议程[A].[英]阿尔弗雷德·萨德-费洛,黛博拉·约翰斯顿.新自由主义:批判读本[C].陈刚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209.
[10]加雷斯·威廉姆斯.国家高等教育财政的理论与实践问题[A].[英]玛丽·亨克尔,[英]布瑞达·里特.国家、高等教育与市场[C].谷贤林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37.
[11][英]加瑞思·威廉姆斯.高校企业化管理[A].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国际视野中的高等教育管理[C].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75.
[12][美]詹姆斯·杜德斯达.21世纪的大学[M].刘彤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41.
[13][美]马丁·特罗.从大众高等教育到普及高等教育:美国的进步[A].[美]菲利普·G.阿特巴赫等.为美国高等教育辩护[C].别敦荣等译.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103.
[14]莫嘉豪,罗浩俊.市场化与大学管治模式变迁:香港与台湾比较研究[A].戴晓霞,莫家豪,谢安邦.高等教育市场化[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47.
[15]刘向东,张伟,陈英霞.欧美高等教育机构经费来源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5(5).
[16]刘向东,张伟,陈英霞.欧美高等教育机构经费来源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5,(5).
[17]参看:什么是新自由主义.人民日报,2006-12-22,第九版.
[18][英]罗纳德·芒克.新自由主义、政治学和新自由主义政治学[A].[英]阿尔弗雷德·萨德—费洛,黛博拉·约翰斯顿.新自由主义:批判读本[C].陈刚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77.
[19][美]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1914—1991)(下)[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634-635.
[20][英]赖斯·莱维多.新自由主义的高等教育议程[A].[英]阿尔弗雷德·萨德—费洛,黛博拉·约翰斯顿.新自由主义:批判读本[C].陈刚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215.
[21]孙贵聪.西方高等教育管理中的管理主义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3,(10).
[22]李晓康.管理主义、市场化与大学评价:香港的经验[A].戴晓霞,莫家豪,谢安邦.高等教育市场化[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19.
[23]美国社会学家马丁·特罗研究了管理主义对大学教育发展的影响。
他认为,管理主义的概念可分为“软管理主义”
(softmanagerialism)和“硬管理主义”
(hardmanagerialism)。
前者认为,高等教育是一种自主的活动,深受传统与规范所影响而演变;若要改善高等教育的表现,便要建立有效而理性的管理制度,由学术界来规定管理阶层的功能。
后者认为,政府和商界不应再信任学术界,因此采纳以大型商业机构的准则来制定拨款、管理与问责机制。
李晓康.管理主义、市场化与大学评价:香港的经验[A].戴晓霞,莫家豪,谢安邦.高等教育市场化[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20.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