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组织知识属于“知识管理”
的话语范畴。
知识管理是管理学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企业界将知识管理界定为“将个人的知识和企业知识资产有组织地集结、共享,并借此提高效率,生产价值,以及以此为目的而开展的框架构建和技术应用。”
野中郁次郎,绀野登.知识经营的魅力[M].赵群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3.知识管理不仅仅适应于企业界。
任何组织都存在知识管理的问题。
一般地看,知识管理涉及组织内对洞见、经验的确认、创造、表现、扩散和促进应用的过程,是从挖掘到应用知识过程的一系列战略规划和实践活动。
知识管理包括建立知识库、建立尊重知识、创新知识、分享知识、应用知识的内部环境,将知识作为资产加以管理,其目的是实现组织目的,提高组织绩效。
组织知识就是在知识管理框架内一个组织所拥有的知识容量。
这里的知识不是泛指的知识,而是可以用来提高组织绩效和“生产力”
的知识。
组织知识的载体为个人或机构,按照竹内弘高和野中郁次郎的模型,组织通过“共同化、表出化、联结化和内在化”
共同化(socialization),从个体到个体,从暗默知识到暗默知识,通过直接体验分享和创造暗默知识。
表出化(externalization),从个体到团组,从暗默知识到形式知识,通过对话和反思将暗默知识表述出来。
联结化(bination),从团组到组织,从形式知识到形式知识,对形式知识及信息进行系统化并且加以利用。
内在化(iionalization),从组织到个体,从形式知识到暗默知识,在实践中学习和获得新的暗默知识。
参见:竹内弘高,野中郁次郎.知识创造的螺旋[M].李萌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8-10.实现暗默知识和形式知识的转化来创造和利用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观念主体的认识动机、方法、成果和影响结合在一起,融为一体。
学术知识是从学术的立场出发,通过严格的科学或其他学术性方法对对象进行研究,发现新的事实,或对既有事实进行新的解释或分析,最后得出相对客观的认识成果,发表后首先对学术界产生可能的影响,并通过向实践的转化而获得实践影响。
民间知识是和人们日常的个人或集体行为一体化的认识,通过习俗传承、传统仪式接触、社会学习等方式习得,表现为个人旨趣、集体规范、民约、禁忌或其他的行为指令。
民间知识存在于民间,是最广泛的一种知识存在形式,它本身在不断变化,同时也可能向官方知识、组织知识和学术知识转化。
在讨论高等教育质量观的过程中,需要从官方、民间、组织和学术几个方面考察人们的观念。
这需要持续的耐力和漫长而艰苦的工作。
作为“学术知识”
的探索者和创造者,在高等教育质量观进而一般的高等教育问题上,高等教育研究者承担着重要的使命。
学术研究应该将一切关于高等教育的知识形态纳入视野,通过多重方法进行挖掘提炼,将个人的思考和缄默知识“表出化”
,提供“形式知识”
或“实践知识”
供学术共同体和实践分享批评。
为此我们选了一系列高等教育领域的学术成果陆续结集出版。
第一期包括《大学理性研究》(张学文)、《变革时代大学的核心价值》(马凤岐)、《大学特色发展的比较研究》(单春艳)、《高等院校组织趋同机制研究》(王占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中的政府角色研究》(杜瑞军)、《大学课程知识选择的实践逻辑研究》(李庆丰)、《基于学生增值发展的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研究》(章建石)和《中国高等教育评估管理机制研究》(张红伟)。
学术共同体是一个开放系统,知识的创造如波普尔所言是一个猜想和反驳循环进化的过程。
我们希望这个系列能够为学术同行和实践领域的读者提供一个靶子,使它能够引起注意并且经受一波一波的批判和考验,既不被历史遗忘,又能成为别人前行的一块垫脚石,哪怕,质材还须进一步锻砺。
周作宇
2012年11月26日于新疆师范大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